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5月20日,三只松鼠召开2025全域生态大会。
依旧是董事长章燎原亲自主持,不同的是,他的开场语从去年的“久违了”,变成了今年的“重生了”。而这背后更核心的变化是,从去年着重于反思和回归,到今年披露更多新规划、新目标,三只松鼠的野心跃然。
章燎原表示:“我们认清了自己,也知道未来该怎么去走。”
未来到底如何去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有两大方向被三只松鼠重点提及,一个是超级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一个是全品类全渠道业态的布局,这两点亦相辅相成。
近年来,三只松鼠极力摆脱“代工”标签,向“制造型零售商”转型。进一步地,章燎原想依托供应链,打造更多自有品牌。这场大会上,三只松鼠已经展示了其在大消费全品类的更多尝试,包括方便速食、酒水,甚至日化领域的布局。
三只松鼠的野心已经不止坚果,但大而全的路肯定也并不好走。
从“坚果零食”到全品类全渠道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三只松鼠的业绩变化。
2024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如期达成2024年“重回百亿”的目标。
章燎原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站在新的起点,三只松鼠有了什么质的变化?
“大家可能认为三只松鼠还是一个坚果企业,(其实)我们已经从坚果到了零食,到了饮料,到了全品类。我们还从线上销售到了全渠道的业态,接下来会发布各个销售渠道,今天也会推出自有品牌全品类生活馆以及更多品类。”章燎原说。
实际上,在2024年,三只松鼠的零食产品就已经加速上新,累计上线超1000款SKU。同时,公司布局多品牌矩阵。
与之对应的是组织架构的变化。三只松鼠原本的坚果产品中心、零食产品中心,如今已变成了大消费品中心。
去年,三只松鼠喊出了“三年200亿”的目标,如何在未来两年内“再造”一个三只松鼠?这些新品类就是增量的来源。
对此,三只松鼠在会上提出明确“KPI目标”:2025年,方便速食产品的销售目标是2.5亿元;酒水类产品销售目标是1亿元;日化类产品目标是1亿元;咖啡类产品目标是0.5亿元;预制菜目标是0.5亿元……
渠道方面,发迹于电商的三只松鼠,将短视频电商定位“新品类发动机”,开拓更多的电商渠道,同时再造线下分销。
线下方面,公司重点聚焦构建分销区域基本盘。章燎原说,“中国零售的根基归根结底是基数庞大、消费稳定的县域市场,这些大大小小的百万小店像毛细血管一般在下沉市场里连接着千家万户,每一个这样的‘零售终端’,就是松鼠分销需要关注的渠道和市场,也是松鼠分销的创新之源。”
从“代工”到“制造型自有品牌零售商”
“全品类、全渠道,这句话我们打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构建大且全且强的能力,品类、零售终端都是我们的手段,三只松鼠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超级供应链公司,无论何种商品都是供应链输出的。构建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制造、品牌、零售三位一体化。”章燎原说。
在他看来,一体化的根本逻辑在于,大力缩短从产品到交付中间的全链条的级别,最终带给用户又好又便宜的商品。
三只松鼠在今年4月发起的港股IPO,就已经把这一思路打成了明牌。
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金额首先就是用于加强供应链,公司计划在华东地区新建七座新的加工工厂,在华北地区新建四座新的加工工厂,在西南地区新建四座新的加工工厂及在华南地区新建六座新的加工工厂。在境外,计划在越南设立一个工厂,通过采购原材料和参与国际合作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除了自建工厂,三只松鼠也在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加快供应。
据悉,第一期,三只松鼠完成了对鲜亦美(江苏)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农动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金麦客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资,第二期6家工厂的投资还在推进中,三期投资的7家伙伴还在遴选中。
章燎原在受访时表示,这种投资合作方式的效果显著。“过去无论是自主制造还是代工其实并不影响最终的产品,我们要做的是解决双方的博弈问题。第一,我们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用资本纽带把两家人变成一家人。第二,通过管理来赋能组织对他进行提效,两者融合,自然做出来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除了资本的纽带外,现在要通过数据管理,来看产品是好还是差,并进行实时动态的调节。”
当然,对于三只松鼠如此“大而全”的布局,市场也有疑问:会不会摊子大了绊腿?
但在章燎原看来,“时代的机会来了,必须要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