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马宁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张万印正在工作人物名片
张万印,男,视力一级残疾,德阳市自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中国残联八代会代表,四川省盲人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自强模范。创办德阳市自强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200余人,就业率达80%,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联合创办“四川省善行盲人融合训练服务中心”,累计培训盲人1.5万余人。受中国盲协、中国教科院委托,牵头组织编写中途失明者康复服务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相关方面空白,担任德阳市政协委员期间,提交多份涉残议案,积极维护残疾人权益。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多次为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和盲人朋友捐款捐物。
“我做的事情不大,但很有意义,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更多残疾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找到未来的方向。”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张万印胸前戴着大红花,拍下一张照片留念。
眼盲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
今年54岁的张万印声音洪亮,他5岁时因视神经萎缩致盲,声音是他与世界最直接的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失明带来的迷惘和痛苦后,张万印意识到,只有自强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从那时起,张万印便开始通过收音机学习知识,11岁时他进入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18岁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并先后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疗按摩师资格证,“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特别棒,能靠着自己考上大学,有点天之骄子的骄傲了。”
大学毕业以后,充满信心的张万印却屡屡吃到“闭门羹”,“当时我想着回到家乡,靠着自己的努力,总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回到家乡后,他被所有的医院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他来到深圳一家盲人按摩店打工,一干就是三年。“我很快就干到了公司的前三名,很多人都认可我的技术,成了我的回头客,我想这正是我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的回馈。”张万印说。
向更多残障人士“授之以渔”
尽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张万印始终情系着千里之外的家乡。
2000年,他带着打工积蓄回到德阳老家,在那里开了一间盲人按摩店,纯熟的技术和热情的态度,让他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不少视障朋友来找我,想跟着我学技术,我想既然他们愿意学,我为什么不教呢?”张万印说,2003年,他主动向德阳市残联请缨,承担部分盲人按摩的培训任务。
于是,张万印创办了德阳第一家由残疾人开办的自强职业培训学校和一家专门服务于盲人的专业性公益服务机构。培训学校开设盲人按摩、皮具雕刻、电子商务等内容,如今已培训的学员包括盲人、聋哑人、肢残人、下岗职工,他们通过学习技术,有了自己生存的途径。2021年,德阳市自强职业培训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为了更好地改善当地视障人士的生活,张万印积极对接联系,募集资金7万余元,并带领当地盲协开展盲人旅游、学电脑、听电影等活动。不仅如此,在担任德阳市政协委员期间,他撰写了多份提案,为视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发声。
“人的一生有勇气才能自强,知责任才有担当,懂感恩才会奉献。”谈及此番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的荣誉,张万印表示,获得这份殊荣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会继续用无畏困境、坚韧乐观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帮助他们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