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界将目光聚焦在南亚的冲突、瑞士的会谈和俄乌先停还是先谈的时候,另一边的朝鲜半岛,一场选举风波正在上演。定于6月3日举行的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韩国总统候选人登记于5月11日结束,共7人参选。最新民调显示,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处于领跑地位。穿上防弹背心发表竞选演说,“着急上班”的李在明,会是下任韩国总统吗?
韩国总统选战打响
7名候选人角逐大选
5月11日,韩国第21届总统大选候选人登记工作结束,共有7名总统候选人完成登记,正式角逐总统宝座。根据韩国相关法律,总统候选人编号顺序由其所属政党在国会的议席数量决定,议席最多政党的候选人为1号候选人。由此,1号候选人为李在明(共同民主党),2号候选人为金文洙(国民力量党),两人对战格局初显。3号候选人因第二大在野党祖国革新党未推选候选人而空缺,该党已表态支持李在明。4号候选人为李俊锡(改革新党),5至8号分别为两个小政党的候选人和两名独立候选人。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界普遍分析指出,本届大选初期的格局已形成“1强1中1弱”的三足鼎立态势。12日上午,李在明在首尔光化门广场举行了中央选举委员会成立仪式和首次竞选演说。他表示,由于上届大选失败,尹锡悦上台,引发了国家危机,并表示“为了不重蹈覆辙,做了更为严苛的准备”。预计在竞选期间,他将避免触及政治敏感议题,而是着重实用主义,以争取更广泛的保守与中间选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刺杀事件再次发生,李在明还穿了防弹背心。
12日凌晨5时,金文洙在首尔松坡区的可乐市场开启了一天的行程,傍晚则在大邱西门市场收官。他表示,要成为一位关注民生与经济的“市场总统”。2012年时任京畿道知事的金文洙曾参加第18届总统选举并最终输给朴槿惠。2022年9月,金文洙被尹锡悦总统任命为经济、社会、劳工委员会主席。2024年8月,因发表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时期的韩国先辈是“日本国籍”的不妥言论,共同民主党要求金文洙放弃雇佣劳动部长提名。2024年底韩国戒严危机期间,金文洙不同意尹锡悦宣布戒严的决定,但在戒严令被国会撤销后,拒绝与其他内阁成员一起公开道歉,并反对弹劾尹锡悦。
李俊锡则在竞选首日的零时访问全罗南道丽水国家产业园区,意在再次强调引领工业地带复兴的决心。他还专注于青年与未来世代政策,展现“年轻保守派”的差异化战略。
韩国《中央日报》在报道中指出,从向选举管理委员会申报的财产明细来看,关于财产申报,李在明申报了30亿89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9万元),金文洙申报了10亿656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8万元),李俊锡申报了14亿78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62万元)。李在明候选人和金文洙共申报了3件前科记录,李俊锡没有前科记录。
官司缠身的李在明
峰回路转定乾坤
韩国第21届总统大选候选人虽然看上去是“七剑下天山”,但实际上,最有实力竞争总统的,还是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
然而,李在明的竞选之路,并不顺利。在共同民主党内部,李在明尽管呼声最高,但他一直官司缠身,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的竞选之路上。李在明涉嫌2019年2月要求时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长金炳亮(已故)的秘书金镇成在其所涉案件庭审中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词,并于2023年10月被检方起诉。一审法院去年11月就此宣判,判处李在明无罪、金镇成罚金5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但检方不服提起上诉。
本来是要在今年5月20日和6月3日(大选正式投票日)分别进行案件首场庭审和最后一场庭审。但刚完成总统候选人登记的李在明,昨天却收到了法院“礼物”。韩国首尔高等法院12日表示,决定将李在明涉教唆伪证案二审庭审推延至选后,庭审日程待日后再公布,并表示,此举是出于被告人上周末登记为总统候选人的考量。要知道,如果法院二审“改判有罪”,李在明将即刻丧失参选资格。现在审判延后,这也意味着,李在明参选资格保住了,他可以暂时松一口气,集中精力拼大选。
据韩联社报道,李在明的支持率领先其他候选人,拥有传统保守派支持基础的金文洙则在寻求实现逆转。而标榜“中间保守”的李俊锡,支持率仍处于个位数,但因近期国民力量党内部围绕候选人更换问题爆发纷争,他正借机逐渐提升存在感。民调机构Realmeter11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假设前三名热门人选参与角逐,李在明的支持率为52.1%,远高于金文洙的31.1%,李俊锡的支持率则下滑至6.3%。
主张实施全民基本收入
学习北欧保障全民基本生活
尹锡悦在任期间,在经济上重点关注像三星、SK这样的大财阀,而忽视了许多中小企业。过去两年,大财阀在美国大举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只有极少数人受益,尽管当中很多已经是跨国公司,在美投资无可厚非,但它们在韩国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过大,其雇员只在韩国工人阶层中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人受雇于中小企业,后者的利益微薄。这不是韩国独有的问题,美国也是如此,这主要源于资本主义体系。
今年以来,李在明频频示好三星集团等大企业,并表示“政府主导经济和产业的时代已经结束”。韩国媒体表示,李在明主张实施全民基本收入,承诺首先为年轻人、农民和渔民引入基本收入计划,然后逐步推广至全民,学习北欧国家,保障全民的基本生活。但是要想实现这种模式,关键在于纳税,这主要来源于大企业,而企业并不愿意面对税率提升,因此可能会将投资转移至美国等海外国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李在明需要维持与大企业的友好关系,否则经济政策难以实现。
目前,韩国大企业也陷入困境,因为韩国的市场较小,美国是韩国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外投资。美国利用关税政策寻求重振制造业,像现代汽车这样的公司不得不在美国设立工厂,而企业的财源有限,那就只能缩小在韩国本土的投资。
专家分析
李在明若上台将推行均衡外交
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韩国国会表决通过尹锡悦弹劾案后,共同民主党早在今年初就在为可能提前举行的大选做准备,并着手推进外交和安全政策研究,于2月28日设立了“东北亚和平合作特别委员会”,韩国世宗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郑载兴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副委员长。
郑载兴分析认为,李在明如果上台,可能还是会优先处理国内问题,不会有特别多精力去关注外交。目前,韩国国内处于政治分裂状态,反李在明的极端势力仍然很强大,这股势力会导致未来政权不稳定。这与文在寅政府上台时期的情形很类似,但是文在寅政府并未对右翼极端势力进行严厉的打击,而是以合作共处的姿态去处理,最终导致一系列极端势力再次抬头。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这一次就不能重蹈覆辙,要下决心重拳打击极右势力。
实际上极右势力在韩国各界广泛存在,比如军队、检察机关、情报机构以及学界,不一定会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很多人是朴正熙和全斗焕时代既得利益者的后代,他们不想改变。尤其是军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身处利益链条之中。以军火举例,韩国每年从美国购入大量军火,以应对所谓来自朝鲜的威胁。如果朝韩关系缓和,韩国国防预算减少,对于部分军方人士而言利益会受损。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他会推行什么外交政策,对中国又是什么态度呢?对此,郑载兴表示,李在明如果当选,将推行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均衡外交,寻求改善对华关系。但是中韩关系能恢复到什么地步,可能还要考虑到舆论环境。他指出,短期内,新一届政府的重点将放在内政,国内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极右势力仍然强大,必须要进行重拳打击,以防这股势力再次抬头。此外,随着中国在电动车、芯片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韩中合作空间发生变化,需要寻找新的助推点。
据央视、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