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一角。
初夏时节,行走在乌当区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明亮宽敞,田间地头果蔬拔节生长,一幅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近年来,乌当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
截至目前,全区已拆除残垣断壁39处;累计完成改厕1065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5%;完成改圈21户;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7座、村级污水处理厂1座,集中式、无动力分散式污水设施1057套,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正常运行率维持99%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精准发力,提升乡村“颜值”
在百宜镇拐吉村,每天早晨7点,河道管理员罗安辉就提着垃圾桶和夹子到罗广河巡河、捡垃圾,多时一天捡得一两桶,少时半桶不到。“现在河道里的垃圾越来越少,镇里、村里开展的村庄清洁行动立了大功。”罗安辉说。
今年,随着“两清两改两治理”深入推进,乌当区在全区倡导开展以“清洁星期一”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每个月,村‘两委’都会给村民组和各个家庭进行卫生评分,列入‘红黑榜’。”拐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胜说,今年,村“两委”启动“清洁星期一”活动,每个星期一组织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村民代表等,对村里的马路垃圾、庭院垃圾等进行清除,同时引导农户整理房前屋后杂物,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有红黑榜,还有乡村治理积分制。今年3月,下坝镇启动村庄清洁行动,各村庄根据实际情况,纷纷启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矛盾纠纷调解等村级事务积分,可用来兑换米面粮油、种子等生产生活物资,激发了村民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的热情。
此外,乌当区还通过源头分、定点投、定时收、及时运、分类回收等环节开展生活垃圾治理。首先,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并向各村发放入户分类垃圾桶,补充或更换垃圾斗,方便村民定点投放垃圾。其次,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对垃圾进行集中收运处理,利用“数字乡村”监测管理平台,实时调度乡镇生活垃圾清运,实现村寨垃圾日产日清。同时,采取“煤渣灰土埋一点、可腐垃圾沤一点、可回收物卖一点、有害垃圾收一点、其他垃圾运一点”的“五点减量法”,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减量处理。
深化治理,探索乡村“致富路”
普渡河蜿蜒流淌,倒映着岸边的避暑旅居民宿和农家乐。新堡布依族乡马头村村民唐发玉在民宿里忙着改造卫生间,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避暑旅居游客。唐发玉是村里较早经营避暑旅居民宿的村民,尽管还未到今年的避暑季,但他家的民宿预订量已达到80%以上。“这一切,都是村里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唐发玉说。
近年来,马头村以农村“治房”为抓手,抢抓“两清两改两治理”契机,不仅改厕、改圈、拆除空心房和残垣断壁,还鼓励村民把闲置农房改造为避暑旅居民宿或农家乐。截至目前,全村已累计发展避暑旅居民宿58家,其中,今年新增30家;累计发展农家乐28家。去年,民宿和农家乐户均净增收10万元以上。
不止马头村,乌当区各个村庄都在布局发展避暑旅居民宿。2025年,乌当区拟新增旅居农房400户,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
民宿建起来了,如何引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居?乌当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两清两改两治理”,通过拉网式排查,建立整治整改清单,重点聚焦改厕、改圈、治污水等方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守护乡村自然生态。
改厕方面,制定改厕方案,明确改建方式和资金需求,确定“一户一档”,组建区、乡、村三级农村改厕技术队伍,开展首厕动工技术培训,确保改厕达质达标。截至目前,开展首厕示范培训16次,通过首厕过关带动新建户厕472户,开工256户,完工115户。同时,组织开展问题厕所整改,目前,问题厕所整改250户,已开工20户,完工12户。另外,完善农村厕所后续“管护用”配套机制,探索建立区级长效管护平台1个,指导各乡(镇、涉农街道)建立管护站9个,并将全区公厕和户厕纳入平台进行管护,促进解决农村厕所管护后顾之忧。
改圈方面,坚持因户施策改畜圈和禽圈,结合《贵州省农村圈舍改造技术方案(试行)》选择适宜农户需求、经济适用的圈舍改造模式,稳步推进养殖圈舍改造、生产设施提升、粪污有效处理。对农村散养家禽户,引导规划合理区域进行圈养,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已建禽圈农户,督促其选择恰当位置放置圈舍,保持环境整洁。对农村废弃圈舍,一方面动员农户进行拆除,复垦复绿或改做晒坝;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求改成停车场、杂物间、小作坊等,合理利用农村废弃圈。
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规模较大的独立村庄或集中连片村庄,以中心村寨为主,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今年,乌当区拟实施污水治理项目3个,将有效改善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针对规模小、居住分散的村庄,实施 “人工湿地分户处理+衔接农村改厕工程”,动员村民自我管理巡护,让农村山常青、水常绿。
如今,在“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的推动下,乌当区各个村庄逐渐向“绿富美”转变,成为省内外游客避暑旅居的热门目的地,乡村全面振兴动力倍增。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黎荣 文/图
(《以宜居引旅居 让“颜值”变“产值” ——乌当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避暑旅居热门目的地》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