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琴
感冒了,反反复复总不见好。清淡饮食数日,口中索然无味,忽而念起麻辣烫的滋味,便在手机上下了一单。考虑到嗓子不舒服,特意备注“不麻不辣”。
订单发送后,我继续在电脑上敲字。键盘敲击声中,时间悄然流逝。门铃响起,一位皮肤黝黑的外卖小哥立在门外,额上沁着细汗。“姐,对不住,”他喘着气说,“今儿风大,又赶上上下班高峰,超时了。您要的不麻不辣的麻辣烫,怕是也不太烫了。”这话倒把我逗乐了:“无妨,微波炉热热就好。风大,路上小心。”他连声道谢离去,急促的脚步声在楼道里渐行渐远。
手握这份不麻不辣也不烫的麻辣烫,我想起了前不久与一位邮政快递员“不打不相识”的故事。三月底时,我发现订阅的月刊杂志迟迟未至。到邮局查询,负责人让我静候消息,说会尽快查证。当日下午,手机铃声兀然响起,虽是陌生号码,但想着可能是邮局的回复,我连忙带着一丝雀跃按下接听键。
没想到,对方带着生硬质疑的语气问我:“你是叫吴玉琴吧,住某某小区?”
“对啊,你是哪位?”
“我是送报纸的,就你投诉我是吧?你们小区的邮件都是我在送,我送了这么多年都没出过错,为啥到你这就不行了?”听声音是个年纪不小的男士,没容我开口,先发了一通委屈。
见他这般理直气壮,我心里的火腾一下就炸开了:“我订的月刊杂志到现在一本也没收到,作为消费者,我有权利知道我购买的商品去哪了,我只是实事求是向邮局反映问题,怎么就变成投诉了?”
“不可能!我明明放进你家楼下邮箱了!”他几乎是在吼叫。
“等等,”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我家楼下根本没有邮箱。”
电话两端同时陷入沉默。我们一字一句核对地址,发现他将杂志误投给了同小区同名同姓的住户。
不多时,门铃响起。这次他带来了积压的三期杂志,态度与先前判若两人。我接过杂志,真诚道谢。自那以后,我的邮件总是准时送达,再未延误。我想,人与人之间,或许就是这样在误解与理解中,慢慢焐热的。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我们收到过凌晨两点送达的美食,收到过千里之外邮寄的亲情,也收到过精心挑选淘来的欢喜。我们曾由衷地感叹这个时代生活的便捷,却忽略了把这一端的喜悦和那一端的期盼紧紧连在一起的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是风尘仆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是风驰电掣与平台的倒计时争分夺秒的外卖小哥,是风雨无阻在车轮上谋生活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辛勤付出,如同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星辰,虽不耀眼,却不可或缺,在细微处闪闪烁烁,编织着城市的温暖。
窗外的风渐渐安静下来,屋里氤氲着麻辣烫的香味。我悄悄提醒自己:生活不易,善待每一个人,做一个让人想起就心生暖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