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5月13日,四川公布《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科技攻关、低空制造、专项基金5大板块共16条政策。四川将每年统筹安排3亿元省级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鼓励市(州)广泛开展低空场景打造,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最高补助60%。开展低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50%的资金支持。支持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最高奖励2000万元。设立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的低空经济专项资金,营造良好产业链。
5月13日当天,四川还举行了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发布了7款“四川造”低空产品。今年,四川低空改革试点迈出新步伐,呈现三大亮点:一是能放尽放,在国家空域分类管理运行前,四川规划了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报备空域,最大限度释放低空资源。二是能飞尽飞,无论短途运输、物流配送,还是观光旅游、高端接驳,只要商业逻辑清晰、示范效应明显,都将优化流程,提前1小时申报即飞。三是能试尽试,有意愿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申报试点,2026年6月前均可申报,即报即评,安全和监管主体明确、方案合理,即可试点。目前,首批11个试点已正式通过评估。
图为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现场。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写入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定,列为全省重点产业链,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产业制造、空域管理改革、应用场景拓展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