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群乐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重点难点,转变群众观念,推动移风易俗,采取“双清单+双积分”治理模式,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完善“三个体系”
培育积分管理新风尚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群乐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成立积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1名村干部专门负责“双清单+双积分”日常工作事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新媒体征求意见,线下召开群众会、坝坝会,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建议,并梳理汇总,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最终形成“双清单+双积分”方案。
健全分类实施体系。该村制定20条党员担当作为正负面清单和20条群众积分管理正负面清单,将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弱党员四类。然后根据群众的家庭状况,将群众分为A、B、C三类(A类为家庭中有公职人员,B类为一般群众,C类为脱贫户)。将党员、群众的基础积分均设置为100分,分别按照党员“1、2、3、4”,群众“2、3、5”的比例实行差异化积分,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健全经费保障体系。群乐村积极探索多元投入保障机制,采取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补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的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凝聚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协同推动积分制的合力。
聚焦“四个环节”
奏响精神文明新旋律
建立积分台账。群乐村以党小组(村民小组)为单位,为党员群众建立统一的积分台账。
健全积分规则。全村按照“月度纪实、季度评分、年度评优”的规则积分,由党员群众个人对照积分内容和标准进行自评打分,如实登记积分事项和积分记录。党小组(村民小组)核实后进行初步确认,并经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审查,做到严格把关,确保积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健全管理评议。该村成立以党小组组长、村民代表为成员的组务会,以党支部(村民组)为单位,每季度召开积分评议大会,对党员群众积分进行现场评议审评,及时录入积分管理台账,并在村民组红黑榜进行公示。
注重公开公正。每季度将党员群众积分进行公示,并通过微信管理群等方式推送,再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上通报,以接受党内外监督。
用好“两个实招”
激发担当作为新表现
强化正向激励。群乐村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服务奖励,增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动力。年终时,党员群众可根据累计的总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油、米、盐、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在精神奖励方面,党员群众积分可以作为评先评优、文明评比、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先进典型等的依据。
强化反向监督。全村对年度积分排名靠后的党员群众采取支部联系帮扶、优秀党员结对帮带的形式,做好教育帮扶和转化提升工作,并设置相应的“冷静期”。
实现“四个提升”
绘就乡风文明新底色
村级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情34件,带头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移风易俗宣传等工作,实现“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村干部“减负”,连续3年矛盾纠纷“零”上报。广大群众也自觉参与到文明行动中来,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自觉抵制低俗婚闹、高价彩礼等不文明行为,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相互监督,不断摒弃陈规陋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村里事”向“家家事”的转变。
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通过积分激励,该村进一步明确了村级产业发展思路,积分达人带头产业发展,将荒地变为茶园、果园,将烂田变为生态养殖园。形成黄金茶和本地花椒及民宿产业带、千亩水果采摘园产业带、水产养殖带、加工服务产业带。群众在参与产业生产的同时,“挣分”又挣钱,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15000元提升至21000元,集体经济由原来的28元增加至30万元。
乡村面貌不断提升。积分制管理模式用积分记录党员群众的变化,使党员群众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有力地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干事热情。如今的群乐村,粉墙黛瓦、屋舍俨然、风光旖旎,既美了颜值又富了气质,成功打造了遵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遵义市“四兴乡村”示范村、新蒲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总支书记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闪亮亮的金色名片诠释着积分制管理对文明乡风的明显成效和意义。
(新蒲新区新舟镇党建办)
上一篇:创新营销助力文旅发展
下一篇:感受中国“太阳能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