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蓝伊啸
日前,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深化“五统筹”改革,加快构建市域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我市要加快构建市域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先行区,到2030年,全市高职教育扩增到12000人规模,中职教育(包括技工教育)保持适度规模,4所以上院校成为省级以上高水平(优质)职业院校,20个专业(群)列入省级以上高水平(优质)专业(群)。市域长学制培养毕业生就业留衢率达到70%,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留衢率达到80%,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留衢率达到45%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7项23条重点任务。这7项重点任务分别是:
健全市域一体的院校布局体系,推进高职院校扩容提质;建好四省边际职教联盟等高能级平台,办好“丝路学院”,扩大开放合作办学;推进中本、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中职学校创优提升,打造一批省级“双优”建设单位;推进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支持衢职院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衢州中专创建全国一流职校,支持市技师学院创建省高水平技师学院、特色技工院校。
强化产业引领的专业建设体系,健全专业培优扶强机制,对列入省级建设计划的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给予支持。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形成多元统一的市域招生体系,有序推进市域一体招生,扩大高水平院校、高水平特色专业跨区域招生名额,逐步实现中职段学校市域统招,鼓励拓展市外招生。
构建梯度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举办综合高中,实施职普融通教育。健全职普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机制。建设一批省级、市级职业体验基地。推进市域长学制培养提质扩容,提高毕业生就业留衢率。创建10个省级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在职业院校评选“南孔工匠”和“南孔新匠”。
完善产学融通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参照市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引进高水平专业急需的专家型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分级打造“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梯度培养体系,支持打造15个高水平“双师型”(工学一体化师资)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培育职业教育领军人才50名、骨干教师200名以上。健全兼职教师聘任制度,支持学校按30%比例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等兼职任教。
健全产教融合的公共实训体系。推进院校实训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做实市职业教育集团,谋划推进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推动实训数字化,打造8所省级职教信息化学校、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个区域性资源库。支持校企共建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创建一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建成衢州智造新城省级产教联合体,重点建设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市级职教行业指导委员会、40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深化育训并举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市域统一集中的就业信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建立部门与院校就业信息动态互通机制,实现就业信息联网发布、数据共享。健全就业精准帮扶机制,指导高校配齐配强专职就业指导服务人员、开设指导课程,实现求职能力教育培训全覆盖,增强毕业生留衢求职能力。
《实施意见》将于5月22日实施。推进有衢州特色的职业教育“五统筹(专业、师资、招生、实训、就业)”改革迭代升级,将有力促进我市加快构建规模适度、布局有序、产业引领、特色鲜明的市域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下一篇:筑牢景区食品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