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衡水日报
好作风是事业的根基,是发展的保障。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让好作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关乎国家政策的落地生根,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为基层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从细微处入手,让好作风在基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以思想之犁深耕作风土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好作风在基层生根发芽,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基层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思想上拧紧作风建设的发条。要通过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的相关理论,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将好作风内化为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基层、落到实处。
以务实之笔绘就作风画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切实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工作中,要善于从小事小节入手,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实。无论是撰写材料,还是制定工作计划,都要杜绝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做到文风清新、务实管用。在服务群众方面,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要勇于担当作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不推诿、不懈怠,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实干担当书写基层作风建设的生动篇章。
以制度之绳紧束作风枝丫。“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保障好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的关键。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和考核评价体系中,明确工作标准和纪律要求,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同时,要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干部在阳光下工作,防止作风问题的滋生和蔓延。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基层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让好作风在基层蔚然成风。
以廉洁之泉滋养作风根基。“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是从政之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在日常工作中,要严守廉洁底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礼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防止被“围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干部廉洁自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好作风的生根发芽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好作风在基层生根发芽,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抓起,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