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青岛啤酒公告称,拟以6.65亿元及价格调整期损益金额之和的对价,完成对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下称“即墨黄酒”)100%股权的收购。
这是青岛啤酒首次进入黄酒赛道,公司表示这一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啤酒淡季形成市场补充,开辟新增长点。此前不久,青岛饮料集团整体划归青岛啤酒集团统一管理,同样标志着企业在非啤酒业务方向上的进一步拓展。
随着啤酒行业近年销量逐年递减,市场转向存量竞争,青岛啤酒在2024年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0%;净利润同比增长1.81%,增速相较此前明显放缓。啤酒巨头需要新的业绩增长驱动是不争的事实,但跨界多元能否“堪此重任”?仍存在争议。
根据公开财务数据,即墨黄酒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由新华锦(维权)集团持有45.45%股权,鲁锦集团持有54.55%股权。截至2024年期末,即墨黄酒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2.03亿元。
即墨黄酒是山东地方传统黄酒品牌,作为北派黄酒的代表在区域市场具备一定品牌基础。尽管其年营收体量上远不如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头部黄酒上市公司,但净利润方面的差距却并不悬殊。根据2024年财报,古越龙山营收19.36亿元、净利润2.06亿元;会稽山营收16.31亿元、净利润1.96亿元。
青岛饮料集团旗下的“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被评为“中国品牌500强”,其中“崂山白花蛇草水”、“崂山可乐”为企业知名产品。据青岛饮料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崂山白花蛇草水和崂山可乐的销量分别增长74%和47%。
此外,青岛饮料集团持有的烈酒生产牌照为布局威士忌等高端品类预留了入口,为未来实现“啤酒+黄酒+葡萄酒+烈酒+饮品”的多品类布局提供资源基础。
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中,青岛啤酒董事会秘书张瑞祥表示,啤酒行业消费淡旺季非常明显,淡季产能利用率会下降较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公开数据也显示出青岛啤酒第四季度亏损的状况。2024年第四季度,青岛啤酒净利润为亏损6.45亿元,上年同期约为亏损6.40亿元。
在收购即墨黄酒的公告中,提及了该业务对销售淡旺季的互补效应。青岛啤酒表示,即墨黄酒与本公司同属发酵酒类行业,随着即墨黄酒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本公司产品线,拓宽市场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在品牌及产品宣传推广、销售网络与渠道等方面与公司现有优势市场和资源进行协同,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从业务协同角度看,青岛啤酒的上述两次整合中,渠道复用是关键。截至2024年年末,青岛啤酒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1622家经销商,可帮助即墨黄酒、崂山矿泉水等区域品牌走向更广泛的市场。
2024年,即墨黄酒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为3047万元,同比增长38%。界面新闻记者询问多位私募基金投资人得知,此次交易市盈率(PE)约在20倍,在消费领域属合理价格范畴。但有投资人提示,从商业逻辑来说,即墨黄酒对青岛啤酒的补充性可能较小。
“对于地方中小企业来说,当地龙头企业具有更好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资源。但对于青岛啤酒来说,即墨黄酒的体量较小,难以弥补啤酒消费淡旺季的缺口,为了这个小企业却要投入很多资源。同时,啤酒和黄酒还可以说是为了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但啤酒和饮料存在竞争关系。所以,青岛啤酒的多元跨界仍然存在后续的整合、管理等难点。”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该项交易背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近年,随着酒类主业出现增长瓶颈,多家大企业们开始试水多元化。华润啤酒购买多家区域白酒企业形成“啤+白”组合,燕京近期推出汽水倍斯特,泸州老窖推出啤酒、果酿等产品,茅台的冰淇淋、巧克力等试水等。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尚缺乏能长期对企业业绩正向影响的酒类跨界案例。
“在主业继续深入发展,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难度很大。立足于主业的经验,大企业也存在过度乐观判断新产业的情况。”沈萌认为,因酒类大公司难以真正地调整自己、进入年轻化或新目标客群的生活场景,目前酒类大公司的多元跨界多数流于表面的多元业务组合。
深层次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青岛啤酒的优势“赋能”到其它业务上。
酒水行业分析师欧阳千里指出,虽然会稽山的营销破圈使得黄酒再次进入到酒业的主流视野,为即墨老酒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但即墨在国人的认知中,远远不如泸州、仁怀、绍兴等酒类产区认知度高。受限于黄酒的饮用场景,该品类近年来总体发展不温不火。2010年,即墨黄酒销售额便过亿,2024年销售额1.66亿元,相比于啤酒、白酒企业的增速逊色不少。全国范围内,崂山矿泉水、即墨老酒的品牌力较弱。
在欧阳千里看来,想借助青岛啤酒提供的货架资源在更广大的市场实现动销,黄酒和饮料业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城市品牌的宣传、产品品牌的翻红等。
而在黄酒、饮料圈领域,同样存在竞争大、行业卷的问题。2024年,“黄酒龙头”古越龙山已经连续四年未达成业绩目标,今年净利润接近腰斩;行业第二名会稽山则存在大幅攀升的销售费用问题。
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黄酒市场规模约为210亿元,同年的啤酒市场规模则可达到超1850亿元。黄酒始终面临产品边缘化、市场区域性过强等瓶颈。
当下,饮料行业也进入存量竞争模式,产品同质化、价格战问题突出。2024年,饮料市场第一大品类包装饮用水,在饮料行业中产量占比更是历史性跌破50%。在农夫山泉等饮用水巨头厮杀正酣的市场氛围中,青岛饮料集团的矿泉水等产品在多大程度上能为青岛啤酒带来业绩增长,仍未可知。
从行业视角看,青啤的探索折射出消费品巨头的转型逻辑。在啤酒行业CR5(前五巨头行业集中度)达90%以上的存量市场中,横向、纵向的机遇挖掘成为必然。不过,想在边缘化的黄酒行业和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
2024年12月25日,青岛啤酒公告称,青岛啤酒老将、深谙供应链的姜宗祥接任青岛啤酒董事长一职。
根据华创食饮研究分析文章,姜宗祥在过去数年中,与前任董事长黄克兴配合密切,合力推动公司创新优势、产品与品牌力持续增强,盈利水平稳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落地,预计公司后续整体战略改革方向一脉相承。
不过,在产销量双降的背景下,姜宗祥带领的青岛啤酒能否通过一系列收购、整合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以及多元业务协同效应的成果,均需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