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北京功成名就果蔬产销合作社社长宫成用30年光阴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这位曾背着桃筐闯市场的“新农人”,通过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大桃产业年产值突破2.8亿元,让“平谷大桃”地理标志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破局产业困境
筑牢增收根基
在村民眼里,宫成是个“一根筋”,满脑子想的都是桃,天天琢磨着怎么帮乡亲们多挣点钱。
2003年,平谷区鲜桃总产量达10.3万吨,但滞销率却达到35%,远超农业部统计的全国水果平均滞销率18%。当时全区3.2万桃农人均年收入仅3980元,低于北京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7%。面对这一困境,宫成两年间完成17省42市的市场调研,行程达10.8万公里。通过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消费升级需求,成功开拓上海、广州等7个省级核心渠道,并创新建立“产地直采+冷链物流”体系。冷链技术的应用使运输时效提升至48小时到达,果品损耗率从28%降至9%,较传统运输模式降低19个百分点。
2005年,宫成成立北京功成名就果蔬产销合作社,创新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该模式使社员年均增收达3280元,较入社前增幅达82.5%,带动周边6个乡镇2037户果农实现标准化生产,核心产区优质果率从58%提升至86%。
技术革新方面,宫成团队引入中国农科院10项专利技术形成“组合拳”:长枝修剪技术使树冠透光率提升至65%,亩均光照量增加40%,单果重稳定在250-400克区间。生物防治技术建立“赤眼蜂-诱虫灯-性诱剂”三维防控体系,农药使用量降低35%。这些技术创新带来品质飞跃,合作社连续12年斩获“中国桃王”称号。
经过多年的磨练,宫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桃经营销售专家,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合作社会员也进一步增至200余户。
创新帮扶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4月14日,一场大风过后,记者来到寅洞村。在一片桃林中,宫成正仔细检查着每一棵桃树。他一边查看,一边与村民交流着情况。“这场大风把桃花刮落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可能要受到影响了。”他指着一棵桃树说:“这棵桃树的花很多都没有授粉成功,得从高处找那些开得好的花朵,用毛笔帮忙授粉。”说着,宫成亲自拿起毛笔,为村民们示范起来。多年来,宫成一直致力于帮助桃农脱贫致富,从每一个细微之处入手。这次大风刚过,他就第一时间赶到村里,为桃农们出谋划策,解决眼前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桃农们的家庭收入显著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劳模,宫成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在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的同时,他更加关注那些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群体,始终将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天清晨,宫成正忙着开车装运果品,突然听说村里一位姓胡的农民工家里出了急事——他76岁的老父亲突发心脏病,急需送往医院抢救。可家里经济拮据,一家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得知这一情况后,宫成毫不犹豫,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二话没说就把车开到老人家中,将其送至大华山医院。出院后,老人的儿子拿着200元上门给宫成当车费,被宫成婉言谢绝了:“你们家的困难我都知道,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我有车,能帮你们一把是应该的,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千万别放在心上。”
就这样,无论是非公企业的农民工还是村民百姓,谁家有困难,只要一开口,宫成准帮忙。多年来,类似这样的事情,就连他自己都记不住有多少次了。
2024年8月,正值大桃采摘的季节,村民石秀发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的妻子因重病住院,桃园无人打理,眼看着成熟的桃子无人采摘,石秀发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拨通了宫成的电话,向他求助。宫成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地说道:“您放心,好好照顾家人,桃子的事就交给我!”他迅速组织合作社的会员们成立了一个互助小组,第一时间赶往石秀发家的桃园,帮忙采摘、管理。几天后,桃子成熟,宫成又多方联系销售渠道,以高于市场一元的价格将桃子全部收购,最大限度地为石秀发家挽回了损失。一切忙完后,宫成给石秀发打去电话:“桃子都卖好了,您随时来取钱。”石秀发的妻子出院后,一家人专程来到宫成家,感激涕零地说:“今年的收入比往年还多,真是没想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您伸出了援手,这份情谊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宫成只是微微一笑,摆摆手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没有个难处呢?能帮上忙就好。”
宫成深知,仅靠个人的力量,巩固脱贫成果犹如杯水车薪,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他不仅积极伸出援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更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他创新性地推出了“合作社 + 农户”的帮扶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多年来,他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80万元,为216户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产业帮扶档案,精准对接需求,助力农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2022年,互联网电商如春潮涌动,蓬勃发展。宫成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这一时代机遇。他借助电商平台的广阔天地,为32户脱贫户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助力他们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然而,宫成并未止步于此。为了从根本上防止脱贫户返贫,他精心构建了一套“技术培训 + 兜底收购”的防返贫机制。他亲自组织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传授种植技巧和管理经验,提升果农的生产技能;同时,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面临销售困难的果品,合作社承诺兜底收购,彻底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收入有了坚实保障。多年来,宫成帮助的小微非公企业的农民工和村民百姓不计其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劳动模范的榜样力量。
致富“新农人”
永远在路上
宫成常常在与人聊天时感慨:“一批桃农富了,不代表所有的桃农都富了。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深知,只有全体桃农都走上富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平谷大桃的名声渐响,市场上出现了品质不佳的桃子打着“平谷大桃”的招牌进入各大农贸市场,严重损害了平谷大桃的品牌声誉,也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面对这一问题,宫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推进平谷大桃原产地和合作社的商标注册工作,从源头上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2024年,平谷大桃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对于平谷大桃的品牌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宫成抓住这一契机,立即以合作社的名义递交了使用平谷大桃专用地理标志的申请,并顺利成为平谷区第一批获准使用专用地理标志的合作社。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平谷大桃的品牌价值,也为合作社的果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与此同时,宫成还积极推动品牌创新,申请注册了“果味飘香”专用商标,并设计推出了“瑶池飞天”专属礼盒。这些独具特色的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不仅提升了平谷大桃的市场辨识度,更让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通过品牌赋能,平谷大桃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为当地桃农跑出了“专属加速度”,带动更多桃农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了半辈子大桃经销商的宫成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商机。他深知,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性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于是,他大胆提出:“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实现消费者和桃农的线上‘零距离’接触。这样不仅能打破农贸商超中间商赚差价的局面,还能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提升果品的新鲜度。”
说干就干,宫成迅速行动起来,一头扎进了网络平台营销的学习中。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老客户资源,他拉群、转发、推广、引流,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圈。然而,有了营销圈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点对点的果品配送才是关键。为此,宫成多次向平谷区政府果品办公室申请业务支持。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最终由区政府牵头,成功邀请到顺丰、京东、邮政等多家知名快递公司进驻平谷,配合开展产地直销。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配送难题,还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近年来,宫成的电商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占全镇大桃产值的54%。在他的努力下,消费者复购率提升至68%。至此,平谷大桃正式开启了“互联网 + 大桃”的新农业序幕,实现了“早上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在舌尖上”的美好愿景。老百姓们纷纷称赞宫成是当之无愧的“新农人”,他用创新和实干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风雨兼程三十余载,宫成信仰如炬、步履铿锵,用汗水绘就了带领桃农脱贫致富的斑斓画卷。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宫成也将继续和他的合作社会员们一起,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在致富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人物档案:
宫成,北京功成名就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多次深入福建、广东等地,独自一人背着桃筐为平谷大桃“找出路”,先后开拓了7个国内大型市场,并将桃子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平谷大桃实现“果品优质化、培育体系化、营销多元化”的新提升,桃农每年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宫成曾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