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为什么能成功?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的不懈追求,是这个“集群”中所有企业共同的“精神基因”。
为什么要做原创性研发?“因为在特高压领域,海外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我们就是拿着钱也没地方买,没地方学。”
为什么要做引领性研发?“因为从交流特高压到直流特高压,电流从5000A到8000A,从常规直流到柔性直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中国的实际应用场景确确实实需要这些前沿的技术储备。”
说到底,目前世界上有且只有中国成功建设了交、直流特高压电网并投入商业运行,而“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整体领跑世界的技术水平,也是和中国的特高压工程应用与实践同步发展的。
然而,从创新到应用的转化,并非只是财报上看到的“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约5%”。这一过程根植于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受益于我国过去20年里建立的工程师红利,更是源于研发人员们日日夜夜直面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而成的破茧成蝶。
在这样的日夜耕耘中,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以及整个中国特高压产业创造了了不起的成就,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过去10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2.6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翻了一番多,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西电东送”工程的输电能力已超过3亿千瓦,支撑我国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以技术革命锻造现代化能源产业链。
新的挑战、新的课题已经摆在面前。截至3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未来,在能源结构加快转型下,特高压产业需进一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打破“内卷式”竞争,加强合作协同,是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企业发展的共同选择。记者留意到,各主体聚焦自身核心优势,在集群内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密集展开。
从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到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在凝聚科技创新共识的基础上,“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将继续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本版导读
下一篇:以菜为媒 敲开共富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