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刘芸 通讯员 刘青 汪杰 文/摄
在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一个个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三溪村2024年创建的共富番茄乐园,目前共有大棚、小棚149个,占地面积200多亩,自今年1月17日开园以来,已累计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带动村民增收40余万元。带领村民建起这个共富番茄乐园的是三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爱明,他也被村民们称作“菜书记”。
李爱明曾经在外经营服装生意,而如今,他却蹲在田间地头,观察蔬菜的长势,俨然一副“农技专家”的模样。
2019年年底,李爱明刚刚上任,他用“震惊”二字形容当时的村集体经济状况,“那年春节,接到的电话都是催债的。如何偿还债务?村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最初,三溪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以及矛盾纠纷突出,很多工作难以推进。“我刚回来那段时间很艰难,包括项目的推进,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回想起上任之初,40岁的李爱明无限感慨。
李爱明说,通过走访农户,他发现村里蔬菜品种落后、信息不灵,菜农收入很低,后经过反复调研,挖掘资源、对接部门、注册强村公司,村两委干部带头领办致富项目,做起了蔬菜配送生意。
起初,许多老菜农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种了一辈子菜也没赚到钱,不看好这个决定。李爱明就带领村两委干部上门走访,发动力量,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涉及131户400亩土地的政策处理工作……通过飞地项目、蔬菜配送业务等,短短两年多时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不足10万元,到2022年突破了100万元。
此后,不仅在外经商的村民也纷纷返乡种植,更有外地种植大户前来承包土地……村里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直供基地+强村公司+专业户+农户+分销渠道”模式,实现订单式蔬菜采购,同时开拓了周边1000余亩的蔬菜合作基地,直接带动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去年,江西人邓尚光计划在浙江乡镇打造一个小番茄深加工创新技术研发、文化展示和沉浸式体验中心。得知这一消息,李爱明主动出击,希望通过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
“镇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上门了五六趟,专门与我们洽谈合作事宜。”邓尚光说,每次来访,李爱明都带着十足的“诚意”——番茄检测报告、产业规划、宣传推广方案……“几次深入交流后,我对三溪村产生了憧憬。”邓尚光表示,项目落地过程中,更是被镇里和村里的领导干部感动了,常山的营商环境让他惊叹。“从项目动工、种植到开园,仅用了5个月时间。”
“从回村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扎根在这里,建设家乡。我有一个理想,等村集体赚足了钱,给每一名村民交养老保险。”采访中,李爱明满怀憧憬地对记者说。“节假日期间,这里特别热闹。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体验采摘活动,春节期间日营业额更是达到三四万元。随着人流量增加,村民们或在果园务工,或销售土特产,收入显著提高。”李爱明感慨道,和4年前相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发积极向上。
在三溪村,游客全年有蔬果可摘,四季有景可赏,不仅可以采摘七彩玲珑番茄、草莓等,还能体验采摘西瓜、甜瓜、羊角蜜、葡萄等水果的乐趣。
记者了解到,除了丰富的采摘体验,基地还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大草坪,配备了儿童游乐设施和可容纳100人的烧烤区。这里不仅是亲子活动的理想场所,还适合开展围炉煮茶、研学旅行和户外烧烤等多样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休闲选择。
“我们正积极谋划拓展村里的业态,将未来发展目标锁定在‘亲子游’领域。通过打造集采摘、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李爱明说,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