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静)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民生大事”。今年以来,城西区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辖区9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在实施“群众监理”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深化方法举措,建立老旧小区改造“311”工作机制,构建老旧小区改造治理新格局,推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城西区城乡建设局秉持群众说了算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进行3轮群众意见征求。在项目申报阶段,充分进行居民意愿征询13条,设计师及技术人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8次,确定老旧小区改造意向。在改造方案设计阶段,公示改造前后效果对比示意图20余份,每个项目邀请3名群众在改造内容协商、改造方案制定等环节全程参与,把群众智慧、行业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60余个小区设计规划中,确保“一小区一设计、一小区一方案”。项目进场前期,在22个小区征求居民对工程施工组织方面的16条意见,对施工期间居民的出行路线、安全防护措施、居民停车整体解决方案等进行意见收集和完善,确保后期整体工程有序推进。
畅通一条群众投诉和问题反馈渠道。在两个施工现场设立综合协调人员3名,驻场解决停车、扰民、安全等问题;在60余个改造小区显著位置公示施工单位负责人及甲方代表联系方式,及时解决居民各类问题诉求。对高频、复杂问题,以“监理例会”为载体联合职能部门、属地镇办、社区、“群众监理”和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等各方力量共商共议6场次,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有诉必应”向“未诉先办”延伸。
打造一个群众参与监督管理的途径。对40余个改造工地持续全覆盖设置“群众监理”工作,通过下发群众监理聘书90余份,及时邀请参加工程监理例会、技术交底等会议6场次,深入了解项目进度及改造情况,定期组织“群众监理”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检查清单,实地检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对排查出的30余条隐患实施台账化管理,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及时消除问题及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