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克鲁斯堡剧院,座无虚席的观众屏息以待。
赵心童的球杆轻轻划过,一颗球划出精准的弧线,“咚”地落袋。
18∶12!昨天凌晨,赵心童战胜“金左手”马克·威廉姆斯,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斯诺克世界锦标赛的现场。成为中国首位、亚洲首位赢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选手,同时也是首位以业余身份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的选手、加冕世锦赛冠军的最年轻的中国选手。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距离他禁赛结束复出,只有7个月,他同样打破了斯诺克历史上禁赛复出最短时间登顶“三大赛”的纪录。中国斯诺克名将丁俊晖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我们共同走过的黑暗,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光。”“他赢得的更是我们一代代中国斯诺克人共同的梦想!”
完成救赎,王者归来
“感谢所有没有放弃我的人。”在英国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的赵心童用中文表达内心的感谢。“我感觉好像在做梦,我不确定这一切是不是真实的。”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自我救赎后,他难掩激动。
赵心童是以业余选手身份,持外卡参加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他从资格赛打起,一路顺利杀入正赛的半决赛,对战“火箭”奥沙利文。
这场比赛可能是对赵心童的斯诺克生涯而言最重要的一场考验。当年人们称他为“中国火箭”,而奥沙利文也真正给予了他许多帮助。这是一场“弟子”对“师父”的挑战。
在之前的两次交手中,奥沙利文保持全胜;并且,“火箭”已经是7届世锦赛的冠军得主。本次过招,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在首阶段战成4:4平。到了第二阶段,赵心童突然爆发,轰出两杆破百及多杆50+,完全压制对手,打出一波惊人的“八连鞭”,将比分拉开到12:4。“赵心童就像开了‘外挂’。”一位现场评论员惊叹。
第三阶段,尽管奥沙利文试图反击,但赵心童再次展现强大进攻火力,最终以17:7拿下比赛。
与早年依靠天赋和犀利进攻取胜不同,如今的赵心童在比赛中更加全面,防守成功率显著提升。对阵奥沙利文的半决赛中,尽管他的远台进攻依然犀利,成功率比奥沙利文高出不少,但真正决定比赛结果的是他在关键时刻的稳定性和耐心。
“无论决赛结果如何,我都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晋级决赛后的赵心童说。
有了这样的心态,加上强大的能力,在决赛中战胜曾三夺赛事冠军的威尔士名将马克·威廉姆斯,创造亚洲和中国斯诺克的历史,赵心童实至名归。
在世锦赛夺冠后,他已斩获第二项斯诺克“三大赛”冠军,距离大满贯还差一座大师赛奖杯。
12岁时休学专攻台球
赵心童成长于深圳,他的父亲从家乡西安到深圳发展,后来成为一家医院的副院长,母亲则是同一家医院的护士。七八岁时,父亲和朋友第一次带他打台球,他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后来有比较懂台球的前辈指出了他的天赋,赵心童的父母自此一直支持他打球,把家里的房间改造成了球房。在被问到为什么会支持儿子从事斯诺克运动时,赵心童的母亲表示:“当时我问他读完大学回来选什么职业,他说‘打球’,很坚定地就说‘打球’。我就想,以后读完大学打球,不如现在就给你打了。儿子有兴趣做什么,我就给他做什么。”
2009年,12岁的赵心童选择休学专攻台球。赵心童比丁俊晖小10岁,与后者同样师从有“中国斯诺克教父”之称的伍文忠,可以说两人是同门师兄弟。赵心童曾在一部纪录片中谈到:“我小时候的目标就是成为像丁俊晖那样的人。丁俊晖在2005年拿到中国公开赛冠军,那天晚上是我(8岁)生日,当时就一直想象以后我要是走到冠军领奖台上,会是什么感觉。”
他很快开始不断体验这样的感觉。
进入斯诺克专业路径之后,赵心童的天赋得到一致的推崇,可谓年少成名。2010年13岁时,他在中青赛青年组斩获亚军,并在深圳公开赛上夺冠,单杆最高分达到140分。
“教练曾说我是世界上最准的小孩,准起来会让人害怕。”赵心童回忆,“小时候和很多国家队的队员打过练习赛,结果都赢了,和威廉姆斯在湖南打过表演赛,当时一杆70+、一杆破百,把对手都打蒙了。”
精准度逆天,观赏性超凡,17秒左右平均出杆时间的“闪电进攻”,对高难度球的大胆挑战——如此特色鲜明的球风,很多人都认为他身上有不少“火箭”奥沙利文年轻时的影子,球迷给了他“中国火箭”的美称。
奥沙利文确实对赵心童青睐有加。2016年的英格兰公开赛上,赵心童曾以3:4不敌奥沙利文,虽然输球,但是他表现得很出色,还打出了单杆130分的高分。自此之后,奥沙利文对赵心童一直非常关注,甚至主动将他视为“弟子”,多次为他提供指导。
2016年,赵心童通过世界业余锦标赛递补晋级职业赛场,正式开启了职业斯诺克之旅。“天才少年”在职业赛场遭遇了起伏,一度降级到业余,但他随后又重新拼搏回来。
赵心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21年。在当年的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决赛中,他以10:5击败布雷切尔,成为首位“90后”斯诺克“三大赛”(世锦赛、英国锦标赛、大师赛)冠军。次年,他又在德国大师赛中9:0横扫中国名将颜丙涛夺冠,创下排名赛决赛零封对手的纪录。当时,赵心童的世界排名升至个人最高的第9位。
在那年的英锦赛期间,奥沙利文盛赞赵心童:“他的表现就像是费德勒在打网球,如果他能够把精力都放到斯诺克上,我毫不怀疑他会赢得很多个冠军。我看不到有什么能阻止他得分,他击球的方式,让人感觉进球是如此轻松。他既有天赋又有感觉,具备一切优越的条件。”
实际上,赵心童是用努力实现了天赋。英锦赛夺冠之前在英国留洋练球的那几年,他“几乎每一天都是训练。通常8点起床,9点就会到球房进行训练;中午吃过饭后,下午继续训练;大概到四五点,再去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一天下来基本保持最少6小时左右训练。备战重要赛事时,也会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调整状态”。
从跌落深渊到再度崛起
正当赵心童被视为中国斯诺克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时,他被卷入了令人震惊的中国斯诺克选手“假球案”。
2023年6月,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WPBSA)对被指控操纵比赛的10名中国球员作出裁决:其中包括当时中国选手中世界排名最高的赵心童和颜丙涛,赵心童最初被禁赛2年6个月,由于其积极承认错误并配合调查,禁赛期减至1年8个月。中国台球协会同时对赵心童禁赛2年6个月。
这一处罚对赵心童而言,几乎将导致职业生涯的终结。赞助商纷纷与之切割,舆论一片批判,“伤仲永”的论调不绝于耳。
但赵心童没有放弃。禁赛期间,他接受了WPBSA球员委员会提供的心理咨询,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性格弱点。
他在社交媒体写下了一封诚恳的道歉信,表示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天都在懊悔中度过。道歉信的最后,赵心童说:失去才知道珍惜,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他对斯诺克的热爱,“感谢大家依然相信我能够洗心革面,知耻而后勇,做一个场上场下都遵纪守规的斯诺克球员”。
“禁赛期间,那20个月我每天练球8小时,把手机锁进更衣柜。”赵心童说。他特意将禁赛通知打印贴在训练室,每次击球失误就抬头看上一眼。这种磨炼,让他在2025年世锦赛打出高达93%的长台成功率,这比他的决赛对手威廉姆斯高出11个百分点。
2024年9月,禁赛期满的赵心童以业余选手身份,选择从欧洲Q-Tour赛事重新出发。从结果看,他似乎赢得很轻松:连夺三站冠军,并轰出两杆满分147分;收获世锦赛资格赛外卡,锁定了Q-Tour年终排名第一的位置。
赵心童谦虚地表示:“我只是碰巧在正确的时机中能更好发挥罢了。实际上,Q-Tour赛事中的参赛压力非常重。你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顶级业余球员都会聚在那里。”
“赵心童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一位长期关注Q-Tour赛事的评论员表示,“很少有被禁赛的球员能以如此强势的方式回归。他不仅技术依然出色,心理素质似乎比禁赛前更加成熟。”
WPBSA主席杰森·弗格森评价:“赵心童的故事重新定义了斯诺克精神。他证明真正的冠军,能从任何深渊爬回顶峰。”
新闻纵深
中国斯诺克的“后丁俊晖时代”
赵心童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斯诺克从“单核驱动”向“群星崛起”的转型。
本届世锦赛,10名中国选手跻身正赛,创历史新高,雷佩凡爆冷淘汰卫冕冠军威尔逊,肖国栋时隔8年再进16强,新生代集体发力。而赵心童的业余身份更凸显其特殊意义:他因2023年排名下滑失去职业资格,却以“外卡选手”身份连赢9场,若最终夺冠,其难度将超越2005年墨菲的“资格赛奇迹”。这一壮举不仅为他赢得下赛季职业资格,更让世界看到中国斯诺克深厚的后备力量。
赵心童的胜利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斯诺克运动新旧交替的缩影。奥沙利文的“传奇迟暮”与赵心童的“新王加冕”交织,印证了竞技体育的永恒魅力。这场胜利已足够载入史册——因为它证明了:梦想与实力,足以跨越职业与业余的界限。
综合封面新闻、扬子晚报、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