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苹果公司于当地时间周一发行四期公司债券,这是该公司两年来首次进行债务融资,所得资金预计将用于回购股票、偿还未偿债务以及其他用途。发行规模尚未公布,但据CreditSights分析师预测,苹果此次预计将筹资近50亿至60亿美元。分析师指出,从5月至11月,苹果有约80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
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发行多达四期的投资级债券,期限最长的是10年期债券,初步定价比美国国债高出约0.7个百分点。业内预计,本周美国高评级公司债市场发行量将达到350亿至400亿美元,工业和科技公司(如苹果)可能占据大部分发行规模。
据悉,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将负责此次苹果债券的承销工作。
数据显示,苹果上一次发行债券是在2023年5月,当时共计发行了52.5亿美元的债券,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包括30年期债务。
近年来,随着整体借贷成本的上升,苹果的债务水平有所下降。截至今年3月底,苹果约有920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其中包括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而在2022年同期,这一数字接近1130亿美元。
苹果此次发行的债券预计将获得穆迪评级公司的最高等级Aaa,以及标普全球评级公司的次高等级AA+。
苹果本次发债正值信用利差回升之际。信用利差指的是企业为债务融资所支付的溢价,即相对于美国国债的利差。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随后又公布了豁免政策)以来,信用利差有所反弹。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上周五,投资级债券的平均信用利差为106个基点。
分析人士称,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当前市场流动性状况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将为苹果此次定价提供关键参考。有机构预计,本轮债券发行后,苹果可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池将明显扩大,进而持续支撑其股东回报政策。
但对于苹果自身来说,面临关税打击、收入遭重创,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看衰其未来的发展预期。5月2日凌晨,苹果公司对外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从数据上来看,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并且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整体上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开年答卷。财报显示,苹果公司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953.5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07.53亿美元相比增长5%;净利润为247.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6.36亿美元相比增长5%。
只是,从细分市场来看,大中华区的销售不及预期,并且又是五大主流市场中唯一负增长的。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来自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60.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3.72亿美元相比下降2%。
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苹果未来将会在成本上大幅增加。在业绩会上,苹果公司CEO库克透露,在当前关税结构下,苹果将在截至6月的季度产生9亿美元的成本。相关统计数据指出,关税的不确定性已导致苹果股价今年下跌约15%,市值蒸发逾6000亿美元。
作为收入的核心来源,iPhone收入46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虽然在出货量上,苹果被三星反超,但是从销量的角度来看,苹果则是首次夺得季度冠军。Counterpoint的销量统计显示,得益于在新兴市场的持续扩张,苹果在2025年Q1以19%的市场份额首次夺得季度冠军,日本和印度等市场的强劲销售增长对此有所助益。
同时,由于“对等关税”的原因,苹果在一季度的出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关税在美国市场进行提前备货,另一方面也向其他地区大量发货,因为渠道商担心供应链中断会导致库存短缺和价格上涨。此前就有报道称,3月27日至29日期间,苹果以每小时百万美元的成本,安排5架飞机连续起降36架次,将约120万部iPhone等苹果设备从印度运往美国,并在新关税政策实施前顺利入关。
但对苹果来说,由于产地都在中国、印度等国家,叠加成本、工艺等限制,几乎不可能在美国完全生产组装。库克在业绩会上表示,在当前关税结构下,苹果将在截至6月的季度产生9亿美元的成本。“就二季度来看,我们预计在美销售的大多数iPhone将由印度生产,几乎所有在美销售的iPad、Mac、Apple Watch以及AirPods产品都将由越南生产。而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与地区,绝大多数苹果产品将继续由中国生产。”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中医建议立夏后晚睡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