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低碳转型 “绿意”盎然
创始人
2025-05-06 22:55:38
0

转自:千龙网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中远佐敦船舶涂料(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佐敦”),顿感满眼“绿意”:厂区整洁干净,车棚顶部铺设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些光伏车棚可以利用太阳能为工厂提供绿色电力,每年可发电43.8万千瓦时,约占工厂年耗电量的10%,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92吨。”中远佐敦企业健康安全环境与质量保证经理邓国栋说。

中远佐敦的发展是青岛高新区加快绿色转型的一个注脚。近年来,青岛高新区通过能源革新、产业升级和智慧管控,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区域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绿能+无废”模式落地

在青岛高新区的一处能源站内,地表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正有条不紊地运行。“我们在青岛高新区建成三处能源站,总入网供热面积达138万平方米。这些能源站每年可节省煤炭近1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青岛高新高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董康说,公司还将减排的二氧化碳量作为碳指标配额进入碳交易市场,按照当前碳交易价格估算,每年将产生约3500万元的碳交易价值。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青岛高新区积极革新能源利用模式,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转型。2022年开始,青岛高新区加速建设污水源热泵、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园区总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426.24万平方米,占全区总供热面积的44%。

“通过可再生能源供热,园区每年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12494.4吨标煤、节约用电2725.5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余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四级调研员陈占昌说。

为构建绿色发展体系,青岛高新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工作,降低企业成本。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石长宏介绍,在青岛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协助下,企业完成生产系统生态化改造,完善了危险废物处置流程,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无废工厂”。

“我们依托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入,减少不必要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产生。公司漆渣年产生量从15.794吨减少至4.063吨。”石长宏说,公司还通过安装危险废物智能终端设施,实现了危废的信息化管理、可追溯性和全流程监管。

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无废工厂”的同时,青岛高新区还引导区内小微企业进行危险废物统一管理,将园区产废主体的危废转运需求统一整合,采用“拼团”方式打包处置。这不仅提高了小微企业危废转移频次,也大大减少了企业危废处置费用。自青岛高新区2023年在山东省率先实施这一措施以来,高新区各试点企业累计转运危险废物近百次,总量达85吨。

“真金白银”支持技改

4月24日,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一期主体在青岛高新区竣工。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智能化、产能大、品类全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预计年产呼吸类药物5400万支,并实现打造“零碳工厂”的目标。

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青岛高新区不断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

“我们将园区建立之初的电子信息、现代加工、新材料、海洋生物技术四大主导产业,升级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由重到轻’的转变,为绿色低碳发展筑牢根基。”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卢阳介绍。

这一调整成效显著。近5年来,青岛高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93.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30.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总量下降39.3%,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5.5%,园区基本完成碳达峰目标。

如今,在青岛高新区的引导下,园区企业纷纷以“绿”破题,释放发展新活力。

索尔维精细化工添加剂(青岛)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该公司不断探索高盐废液利用路径,通过增设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将高盐废液回收后用于中间产物的预清洗工序、最终产品生产的反应过滤工序,每年减少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量8万吨。

而青岛海湾索尔维化工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工业炉窑尾气治理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将脱硫工艺改造为钙法脱硫。脱硫后产生的硫酸钙、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混合物作为原料产品,由原料厂家回收利用。改造完成后,该公司每年将减排氮氧化物17.52吨、二氧化硫1.18吨、烟尘0.305吨。

为引导企业向“新”向“绿”、推进节能降碳,青岛高新区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改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扶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制造、绿色数据中心等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极大增强了企业环保技改的信心。

卢阳表示,青岛高新区将继续通过政策激励、典型案例推广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减污降碳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以绿色低碳助力产业发展。

“数绿融合”助力降碳

青岛高新区还借助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重塑生产流程,加快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青岛高新区企业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建立高精度检测装备智能工厂。该工厂仅需配备5名一线维护人员,即可确保200亩园区的5000多套设备高效运转,整个智能工厂工作效率提升22%以上,综合能源消耗下降40%。2022年,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仪器仪表行业首张国际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青岛高新区抢抓青岛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机遇,持续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减污降碳工作深度融合。目前,园区已有6家企业入选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名单,在数字化降碳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卢阳说。

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青岛高新区还打造了智慧能源中心。该中心通过“GIS+CIM”(地理城市系统+城市信息模型)方式,对区域内的公共机构、企业及园区的碳排放轨迹进行追踪,实时统计分析碳排放数据。同时,该中心对重点耗能单位和企业内部耗能单元进行能耗数据采集、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从而挖掘节能降碳潜力。(记者 宋迎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通控股获中信银行4500万元... 天通控股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九届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方案。公...
“五一”旅游升温:国内游客总花... 编者按:“五一”消费新“潮”向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市场持续火爆。旅游市场火热收官,音乐节遍地开花撬...
A股5月“开门红” 机构攻守兼... “五一”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实现“开门红”,近5000只个股上涨,呈现普涨格局。截至5月6日收盘...
英美即将达成贸易协定 降低汽车...   据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和美国官员称,英国和美国即将达成一项贸易协定,该协定将为英国钢铁和汽车出...
华光环能回购进展:已斥资217... 2025年5月7日,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环旭电子披露2025年4月股份... 环旭电子于2025年5月7日发布《关于2025年4月股份回购进展的公告》,披露了公司股份回购的最新情...
未能“如约”增持公司股票珈伟新...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杨夏  2025年4月30日晚间,珈伟新能(SZ300317,股价3.7...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
A股半导体“盈利王”易主人工智... 2024年A股年报披露季收官,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发现,去年...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回购... 2025年4月28日,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以集中竞价交...
以菜为媒 敲开共富大门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刘芸 通讯员 刘青 汪杰 文/摄  在常山县球川镇三溪村,一个个塑料大棚在阳...
在全国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 国务院食安...
二十年坚持不懈 达跬步千里之效   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为什么能成功?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的...
柯城政企联动破解融资困局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郑晨 童彤 通讯员 张霞艳) “首笔2000万元贷款到账后,项目...
“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淡化规模情结与速度情结和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理念交织,两者看似存在矛盾之处,但...
成都东郊记忆“五一”假期总客流...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成都东郊记忆“五一”假期总客流超60万人次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
黄献耀同志逝世 转自:衢州日报  常山县政协离休干部黄献耀同志(享受县级政治、生活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
长高电新:把握“新型电力系统”...   证券时报记者 张一帆  从中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始,长高电新(00245...
微波射频产业园(西区)建设启动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聚焦“制造基地+测试认证中心”核心功能微波射频产业园(西区)建设启动 本报讯...
持续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持续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 □王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