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近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引发广泛议论。该论文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该论文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霍某某,于2017年6月发表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5月5日,该院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来看这篇引发质疑的论文,开篇就写明:“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在论文中却出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这一自相矛盾、“雌雄不辨”的表述,不仅违背医学常识,更暴露了学术审核机制的严重缺失。
子宫肌瘤是一种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仅发生于女性。男性既无子宫,自然不可能罹患此病。如此低级的错误,即便非医学专业人士也能轻易识破,竟能顺利通过严肃学术杂志的同行评审,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令人质疑论文的真实性与审稿流程的严谨性。
《实用妇科内分泌》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学期刊。不禁要问,这篇论文是如何经过层层把关在这样一本权威学术期刊上出炉发表的?
医院证实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及期刊都应当采取撤稿、追责等措施,以维护学术公信力。齐鲁医院作为作者所在单位,在现有调查处理基础上,还有必要回答几个问题,包括论文是否真实反映临床研究?研究数据是否存在伪造或篡改?作者是否借助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均需以“零容忍”的态度,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
学术研究的核心在于求真,而非应付考核。此事不仅要有严厉的事后处罚,更应推动学术界反思,如何在优化评审机制、防范数据造假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管、提升透明度。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类似闹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