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近日,走进嘉峪关索通公司生产车间,巨大的煅烧炉矗立其中。炉口处,通红的火焰呼呼作响;操控室内,技术人员紧盯电脑屏幕,密切关注着煅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通过实时数据巡查厂区各流程生产情况。
阳极炭块是电解铝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过去,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每年需要在外采购大量阳极炭块。
“原材料依靠外部采购,不仅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而且企业发展需求得不到保障。”东兴铝业公司高质量发展部战略规划室经理曹亚兵说。
为了夯实铝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原材料资源保障能力,酒钢集团同嘉峪关市联合招商,积极引进电解铝原料生产企业。2010年,由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酒钢集团公司合资兴建的嘉峪关索通公司落地嘉峪关工业园区,成为当时我省唯一专业从事商用预焙阳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15年间,在嘉峪关市的支持和帮助下,索通公司与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等本地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配套的低碳循环产业链。如今,索通预焙阳极与东兴铝业车间实现了管道直输,建立起“阳极黑金、铝液银流”的垂直配套体系。
“我们严抓生产提质增效,进一步细化质量控制要求,稳定控制产品质量。持续深入开展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在保持现有客户稳定销量的同时,持续挖掘省外潜在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嘉峪关索通公司总经理朱世发介绍。
嘉峪关索通公司坚持以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为导向,全力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创新与改造。
——引进先进的湿式烟气脱硫系统及湿式电除尘系统,解决煅烧脱硫系统尾烟拖尾的行业难题。去年,预焙阳极合格率为99.4%,产品的达标率不断提高;
——依托现有预焙阳极产业基础,成立了甘肃索通盛源碳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储能设备等锂电池领域的负极材料;
——去年年底,公司完成8号、10号煅烧炉节能改造,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年节约标煤约3000吨,减少碳排放超8000吨。
“去年,公司生产预焙阳极66.1万吨、负极材料1.5万吨,工业总产值24.55亿元。今年计划生产预焙阳极57万吨。”嘉峪关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春高介绍。
近年来,省、市相关部门单位多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指导,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精准施策,逐一破解制约发展的诸多难题。
“嘉峪关市政府通过协调国网甘肃电力为公司落实直购电交易,年降低用电成本超千万元。同时,帮助公司获得甘肃省‘链主企业’认定,配套500万元产业链培育资金。”任春高介绍,政府“政策集成+资源倾斜+营商环境优化”组合拳,助力企业一步步成长壮大。
下一篇:北京地铁内首设货币兑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