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国各地创造性地把对“两山”理念的认识转化成为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的创新实践,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深刻理解“两山”理念丰富内涵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进一步作出清晰全面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2018年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并从理解把握核心内涵、探索推广转化路径、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在不久后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并作出系统阐述。
对于“两山”理念的核心要义,我们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理念层面上,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践层面上,积极探索推广“两山”转化路径,选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先试。因此,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让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我们坚持“两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包括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两山”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持续拓展“两山”实践转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具体来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而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是主要路径。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各地创造性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围绕自然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产品化、品牌化,浙江丽水、福建南平、江西抚州、云南普洱、甘肃康县等地创新实践,涌现出诸多生动案例。
以浙江丽水为例,该市2019年先行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路,探索建立了市、县、乡(镇)和村四级核算评估体系,实现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可核算”。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产业化路径,搭建并完善市场交易体系,组建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收储生态资源、链接社会资本、开发生态产品,如庆元荒野茶产业、龙泉竹木产业等,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该市还建立了浙江首个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去年完成生态资源收储2123宗。2024年丽水第二次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开启机制改革2.0版的新探索。
湖北谷城县堰河村一直以浙江安吉县余村为标杆,在践行“两山”理念实践中,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同时加快产业融合,将绿色资源资产化、产品化,推动生态富民。该村创新治理方式,建立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坚持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两山”理念融入其中。这充分体现了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结构和党建引领在推进“两山”转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了“两山”理念实践的内涵。
如今,“两山”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两山”转化的新模式、新形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人文经济等加快融入实践探索。部分地区已开始通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这一重要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之中,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同时丰富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
其一,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自然界及其构成元素同时具有资源、环境、生态、人文等多重价值,因而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还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相应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使得绿水青山可以持续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拥有并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一国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地进行经济生产与生活,还要自觉把资源、环境、生态、人文等多重价值及其实现当作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过程。
其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两山”理念强调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体而言,一是不断推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使自然资源的使用更加理性明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规划布局更加科学。二是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实质性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是持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年来,我们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要持续推进且不断深化,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上一篇:以传统文化滋养高校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