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与其说是明星团队,倒不如说我们是一个实战型团队。”谈及团队,松延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姜哲源更愿意称其为实战团队。
马拉松赛事暂时解决了松延动力“酒香巷子深”的问题,并让其在短期内突破2000台订单。但姜哲源也清晰地意识到,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如何真正实现规模化商业收入,穿越周期活下去是松延动力乃至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订单突破2000台
2023年,在AI产业的带动下,具身智能的概念开始兴起,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高知创业者,姜哲源带着和合伙人凑的100万元一步跨入了这“暗潮涌动”的具身智能概念行业。2023年9月,松延动力正式成立,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松延动力的核心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与其说是明星团队,倒不如说是实战团队,我们中没有美国四大高校的明星人才,但我们的成就一点也不比四大差,我们是一场仗一场仗打出来的。”姜哲源说。
2023年10月,松延动力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N1诞生。松延动力这样介绍第一款从理论到成品的产品:“经过富有经验的研发团队43天的努力,我们成功将N1从概念设计到加工制造,从白纸变成了现实。我们超高效率地完成了装配和测试,并且实现了机器人双足行走稳定性测试。”随后在2024年5月,松延动力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DORA诞生。
让松延动力名声大噪的N2在2025年3月被推出。3月14日,松延动力正式发布最新旗舰产品——N2双足人形机器人。该款人形机器人身高仅1.2米,被认为是跑步姿势最好、最流畅的机器人。
4月19日,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上,松延动力的“小顽童”“旋风小子”两队机器人分别以第二、第三名的成绩冲线。N2机器人跑步稳定、不用操作员跟随的出色表现收获了现场观众和网友的肯定,加上外形像小朋友,N2也被戏称为“小孩哥”。
马拉松成绩给松延动力带来积极且直接的影响便是订单大涨。在5月11日松延动力的生态大会上,姜哲源宣布N2机器人订单突破1000台,“这些订单都已经支付了定金,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姜哲源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大会过后,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总订单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台以上。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松延动力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又一家宣布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商业化才能活下去
马拉松比赛出圈,千台大定,暂时解决了松延动力“酒香巷子深”问题,但姜哲源清晰地知道,包括松延动力在内的具身机器人距离规模化、批量化生产以及商业化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当下行业需要面临的共同挑战。
他进一步解释:“现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应用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广泛,人形机器人还没有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具身智能的泛化性不够。泛化性的支撑需要超级多样化、大规模的数据,但就目前来看,全球具身智能数据集远远不够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布局就是数据采集,怎么样把人形机器人数据做到规模化和多样性,这是一个挑战。”
将话题拉回松延动力本身,姜哲源认为,松延动力短期内最重要的工作是解决量产交付问题,并表示,目前松延动力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了生产基地,为交付做准备。
面对行业泡沫化的说法,姜哲源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很多行业都会经历从‘泡沫累积到破裂下行’的过程。但是正确的行业会在泡沫累积破裂之后迎来第三条增长曲线,那会是一个更大的上扬曲线,我相信机器人行业是难而正确且长期正确的行业。”
“在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会留下一些真正具有长期生命力的优秀公司,这些公司的统一特质是具有商业化能力。”在谈及行业未来,姜哲源给出自己的预判,“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将迎来最大挑战,即从今年开始谁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的商业收入,谁就具有长期竞争力,能够穿越周期活下来。”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5年3月,松延动力已经累计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天启资本等。在生态大会上,姜哲源表示,今年松延动力的计划就是“插旗”。“现在已经有不少海外代理商联系公司,我们今年还会开全球渠道商大会,到时松延动力的旗帜将会布满整个‘蓝星’。”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张君花
上一篇:祝贺!今夜,第3冠!
下一篇:“小电驴”安全能否“不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