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思
编辑 | 蒋波
放眼整个光伏行业,产业链哪个环节在近两年来史无前例的大洗牌中“风景独好”?光伏设备环节当仁不让。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统计,2024年和2025年Q1,在A股市场的11家光伏设备企业中,有10家实现了盈利。同期,11家企业净利润合计分别为97.46亿元和22.07亿元,与主产业链企业一片亏损形成了鲜明对比。
具体看,2024年,拉普拉斯(SH:688726)、捷佳伟创(SZ:300724)、京山轻机(SZ:000821)、帝尔激光(SZ:300776)净利润同比增幅14%-78%。2025年Q1,虽然整体盈利有所下滑,仍有拉普拉斯、捷佳伟创、帝尔激光保持了20%-44%的增速,微导纳米(SH:688147)更是实现了惊人的2254%的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设备行业的讨债诉讼案件也在激增。先导智能(SZ:300450)一口气起诉了9家客户,奥特维(SH:688516)和捷佳伟创也分别起诉了6家和3家客户,案由均是买卖合同纠纷,被告方甚至出现了中节能这样的央国企。
这一现象表明,貌似赚钱的光伏设备企业其实并不轻松。在整体盈利背后,光伏设备企业也有自己的“酸楚”,在“两座大山”的重压下,光伏设备企业纷纷在寻找新的路子。
长周期付款,造就“两座大山”
今年3月,捷佳伟创一纸诉状将客户华东重机(SZ:002685)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2.08亿元的设备余款和违约金。这桩诉讼案件本身不特殊,之所以引发行业关注,在于后者提出的被戏称为故意“恶心人”的付款方案——每月支付100万、分200个月付完,也就是说这账要16.7年才能结清。
实际上,这只是捷佳伟创众多乱账中的一笔。2024年,捷佳伟创按单计提坏账准备8.48亿元,共涉及17笔坏账,金额都在300万元以上,最大的一笔更是达到4.59亿元。
如今,大量设备款无法收回已经成为光伏设备企业最为头痛的难题。
同在2024年,奥特维坏账达到了59笔,为此公司全年计提坏账准备金1.88亿元。此外,迈为股份(SZ:300751)、晶盛机电(SZ:300316)、京山轻机、帝尔激光等也都出现了多笔坏账,年度总规模均在亿元以上。关于计提理由,基本都是回款困难、破产重组或已经起诉。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光伏设备企业普遍出现的坏账危机,与长周期分期付款模式密不可分。光伏设备企业是以销定产,货款分别于合同签订、发货、验收以及质保期结束四个节点支付,即30%预付金、30%提货金、30%验收金以及10%质保金。为了吸引客户,设备企业不断延长付款周期。2024年,设备行业付款周期已达629天,在2021年仅为377天。
长周期付款模式减轻了下游客户的付款压力,从而为设备企业带来了更多订单。但也使设备企业大量垫资,风险急遽增大。
如今,在这一模式下,整个光伏设备行业正背负着“两座大山”。
一座大山是存货高企。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2025年一季度末,11家光伏设备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存货总资产占比在26%-44%区间,其中捷佳伟创、晶盛机电、迈为股份的存货金额分别达到116亿元、95亿元、79亿元,排在行业前列。
11家设备企业存货金额合计超过477亿元。这还是存货下降之后的结果——有媒体统计,2024年11家光伏设备企业存货金额高达589亿元,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范均值35%。
存货高企还来自于交货流程长——设备发货后只要未通过验收,剩余款仍计入设备企业存货。这可从发出商品占存货比重反映出来,11家企业中10家的发出商品占存货比超过60%,最高者捷佳伟创,发出商品占存货的比重高达92.49%。
存货高企使得企业不得不忍受存货跌价的损失,比如捷佳伟创、晶盛机电、迈为股份,2024年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4.28亿元、9.62亿元、1.36亿元。
另一座大山,则是巨额应收账款。
当行业步入调整周期,光伏产业链下游企业财务压力加大导致的货款拖欠行为,以及为了维持客户关系不断拉长的付款周期,都让光伏设备企业产生了大量应收账款。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先导智能以78.72亿元应收账款领衔全行业,迈为股份、捷佳伟创、晶盛机电、京山轻机、奥特维、帝尔激光、连城数控(BJ:835368)应收账款也分别达到约47亿元、42亿元、32亿元、31亿元、29亿元、21亿元。
截至2025一季度末,11家光伏设备企业应收款合计313.12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占到总资产的20%以上的就有5家,整体应收款占资产比例平均水平也达到16.08%。
“存货跌价准备成为这些光伏设备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的主要来源,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则成为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来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2024年,11家光伏设备企业共进行了32亿元的资产减值,27亿元的信用减值,对比同期行业97.46亿元的盈利,减值额相当于盈利总数的六成。
三大举措,积极拓展新市场
2025年一季度,光伏设备厂商的营收和利润已经整体下滑,同时,随着光伏主产业链洗牌的深入,一些中小客户开始逐步退场,在未来,光伏设备厂商仍将面临高坏账和高存货的挑战。
面对好日子过完的困境,光伏设备企业该如何应对?
奥特维表示,2025 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和发出商品的验收工作。特别是部分逾期时间较长的应收款项,公司将通过友好协商、催收、法律诉讼等多种方式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同时,进一步提升存货周转率。
晶盛机电则表示,在市场开拓中通过加强尽调等多渠道了解目标客户经营情况,重点发展规模大、经营实力强及财务状况良好的大型优质客户,同时推行稳健的账期管理,持续跟踪客户财务状况,加强收款,以降低订单履约风险。
京山轻机宣称,将通过强化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建立动态库存预警机制,优化“以销定产”模式降低存货积压风险;并探索存货折价处置与再流通渠道。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除此之外,光伏设备企业还都在探索通过技术迭代、拓展半导体业务和开辟海外市场等举措,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技术迭代方面,捷佳伟创不仅瞄准TOPCon2.0时代的边缘钝化工艺、设备及配套自动化成套研发,还包括XBC核心电池设备配套研发,以及HJT工艺电池设备及配套自动化成套研发。帝尔激光也在研发布局TBC背接触电池激光智能装备。
拉普拉斯和迈为股份则围绕HJT电池技术、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核心工艺设备开展研发。
多家设备企业还集体转型拓展半导体业务。比如迈为股份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显示面板设备技术、半导体设备技术。帝尔激光表示要积极向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开拓。捷佳伟创则通过引入先进团队等外延式成长,将其业务拓展至半导体清洗设备及炉管类设备LED、OLED 等泛半导体设备领域,同时积极拓展锂电新能源装备领域。
此外,光伏设备企业还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整体来看,当前,光伏设备企业的海外市场销售占比普遍偏低。在上述11家光伏设备企业中,除奥特维境外营收占比约17%外,其他企业的境外营收占比普遍在10%以下。
奥特维表示,2025年将加快国际化布局,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加强海外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合作。并通过构建全球化销售与服务网络,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迈为股份已经成立新加坡销售子公司。公司表示,将抓住海外高效光伏电池紧缺的机会,发挥外部销售顾问的渠道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光伏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加快海外销售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布局亚洲乃至全球光伏市场,提高公司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