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视频 王媛
5月21日午时,高温天气挡不住游客的脚步,济南芙蓉街人来人往。在巷子北头一间仅有十五六个平方米的小店里,吴洋正在用木杠子压面。几百下后,面团变得越来越圆滑紧实,汗水也不断地从吴洋脸上滑下。
初夏的高温让门口的凌霄花肆意开放,“吴家锅饼铺”的牌匾在藤蔓间若隐若现。“济南市非遗,买一点尝尝!”路过的游客听到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吴洋赶忙从灶台前走到门口,拿起一把老式秤,为游客们称上一些锅饼。游客掰一小块锅饼放入口中,任由面和芝麻的香气在齿间散发。
2017年,吴家锅饼被评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36岁的吴洋是这家锅饼铺的第五代传人。“从我爷爷的爷爷就开始做锅饼卖锅饼,一代代传下来,到我是第五代,这个店也差不多有一百多年了。”吴洋一边和面一边介绍。从记事起,他就爱吃爷爷奶奶做的锅饼,“掰开锅饼,里面抹上麻汁撒上白糖,这就是我放学后的午餐,吃饱了就去王府池子游泳了。”
小店承载着吴洋太多的童年记忆和梦想。三年前,吴洋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了锅饼店的接力棒。以前干销售的他东奔西跑,如今每天在这十几平方米的炉灶间忙碌,心里反而很踏实。打小耳濡目染,吴洋从十几岁就学会了制作锅饼,长大后的他也经常给爸爸妈妈打下手。“细火慢烙,至少一个半小时”,这些制作锅饼的技艺早已在吴洋心里烙下印记。“木杠子压面,至少需要三四百下。”也就是这特有的揉面方法,才能让做出来的锅饼更加筋道,越嚼越香。吴洋接手后,依然延续老一辈的手艺,纯手工制作。老做法老手艺老口味的“满芝麻薄锅饼”,在济南已经很少见了。
“店里还留着很多老物件,有爷爷奶奶留下来的,甚至还有更早的。”这些老物件经过了几十甚至百年,依然在店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温天气下,小店里温度飙升。在锅炉全开的情况下,小店温度差不多能达到40多摄氏度。吴洋在这狭小而又闷热的空间里,用老一辈留下的老物件和传统技艺,传承着百年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