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招商资管总经理易卫东以《突围与重构:券商资管的战略选择与转型路径》为题进行主题演讲
5月20日下午,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 “谱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5中国机构投资者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上,招商资管总经理易卫东以《突围与重构:券商资管的战略选择与转型路径》为题进行主题演讲。易卫东总结了券商资管行业现状、资管行业发展趋势,解析了券商资管的战略选择与转型路径,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易卫东演讲照片易卫东表示,最近10年,资管行业的最大变化就是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的行业重塑,即刚兑被打破。客户从希望保本,到开始接受多元配置,对资产类别的需求发生变化。不同资管机构优势和定位迥异。券商资管的优势是全业务链协同、投行基因优势和主动管理能力突围。不过,券商资管也有短板。例如,专业度不如公募、机制不如私募,因而在战略选择上需要扬长避短。
易卫东分享了资管行业发展趋势,包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新规将再造行业生态、资管行业的发展从规模驱动到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长期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将发生变化、被动投资崛起以及AI重塑资管行业。
在此背景下,易卫东分析了券商资管的应对之策,首先是战略选择与业务布局,战略上要紧跟国家的政策方向,业务上要找准差异化和特色化。其次,投资体系要进化。比如AI对投研体系进行了重塑,更加向工业化、体系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在产品上持续创新。
易卫东也分享了招商资管的战略与探索。易卫东表示,作为招商证券的资管公司,依托于自己的特色,招商资管希望做精品券商资管,强化自己的资产配置能力和产品定制化能力。在投资策略上,聚焦中低风险赛道,坚持稳健型的经营策略和投资策略。业务上坚持公、私募业务双轮驱动,以发展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成为具有券商特色的资管机构。
易卫东分析了中低风险赛道的机会。易卫东援引研究表示,只要做到8%的收益率,就可以覆盖95%的客户需求。而随着债券收益率下降,未来可能3%的收益就是债券类产品收益上限,那么从3%到5%、5%到8%就是收益的空白点。招商资管将这两个区间定位成低波产品和中低波产品。他认为,这两个收益区间谁有能力填补,谁就会在规模上取得先机。
易卫东以国内GDP、居民存款余额和资产管理规模过去5年的增速作对比,资管规模的增速远落后于居民存款与国内GDP的增速,他认为这个缺口就是资管行业非常大的机会。虽然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提高能力,抓住机遇,资管行业有着非常光明的未来。
作为招商资管的总经理,易卫东在券商及券商资管行业有着约30年的从业和管理经验,曾任招商证券托管部总经理、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资管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在招商资管公司工作过十多年,对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理解。
以下是易卫东的演讲实录:
突围与重构:券商资管的战略选择与转型路径
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汇报券商资管行业的战略选择与转型路径。我一毕业就到券商,工作了30年,在资管行业也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经历了资管行业几轮大变化。这10年,最大变化就是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的行业重塑。
资管行业10年最大变化是资管新规落地后行业重塑
资管行业中,以前信托是刚性兑付的,向投资者提供7%、8%甚至1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率,过去资管行业的竞争更多是净值型产品与刚兑型产品的竞争。资管新规之后,整个行业都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大家在统一的平台上竞争。在此基础上,客户需求也发生变化,从过往要求保本,到开始接受多元配置。客户对资产类别的需求也发生变化。这要求资管机构提供更多的产品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提供更多的投资策略来帮助投资者跨越资产的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各类资管机构有各自优势和不同定位。例如,银行理财更多以现金管理和中短期理财作为优势和特色,公募基金更多以主动权益管理和ETF为优势和特色,私募基金的特色更多是在量化和绝对收益方面。
券商资管在大资管中拥有什么样的定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理论分析,券商资管有它的优势和短板。我们的优势是:全业务链协同、投行基因优势和主动管理能力突围。但券商资管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专业度不如公募,机制不如私募。因而券商资管在战略选择上需要扬长避短。
整个券商资管行业的现状
我2012年到2019年在资管工作,后来离开资管去负责券商托管部门工作。我2019年离开券商资管的时候,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规模差不多,都是13万亿元左右。2024年,我回到券商资管公司以后,券商资管行业规模从10多万亿元下降到了5万多亿元,公募基金的规模从10多万亿元上升到32万亿元,短短5年时间,变化巨大。
券商资管规模体量的变化,值得行业深思,我们要学习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优点。
券商资管的强项是,有资产创设与服务生态,有自己的渠道。券商有全市场最好的客户资源,券商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最高,而且对资本市场最敏感、最专业;同时,券商资管的产品灵活性很高。
截至2024年底,券商参公运作大集合产品存续规模为3722亿元,其中无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管理的3488亿大集合产品需到期终止或更换管理人,预计将导致券商资管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减少6%,年收入减少约28亿元。
未来,券商资管行业可能分成两块,一块是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更多会把公募和私募结合起来发展,另外一块是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他们可能会更加聚焦于私募业务。
资管行业发展趋势
公募新规再造行业生态,从规模驱动为中心到投资者利益为中心。证监会最近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决定资管行业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新发展格局,过往资管行业很多经营模式以规模驱动为中心的策略会发生很大改变。新规的一个重点就是把管理人和投资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从长远来讲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长期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长期低利率环境下,上世纪末(199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其债券的收益率一路下行,债券基金规模占比最高的时候,达到整个行业的80%。而在0利率背景下,日本公募基金行业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已经低于10%,从80%到10%的剧烈变化发生于短短10年内。
中国低利率环境也是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变化。十年国债收益率从比较高的水平到1.6%、1.7%,不排除后面进一步下行。如果未来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1%以下,那大量固收类或者货币类的公募基金类型可能就会消亡。
目前我们的公募基金行业中,货币类基金与债券类规模占比加起来差不多有75%,5年以后或10年以后,可能在“固收+”策略、多元策略、FOF /MOM策略上要进行更加多元的布局。
被动投资的崛起。去年底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以ETF和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投资,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超出了主动管理。我相信这个趋势也是不可逆的。
我们是“老兵新战”。在券商资管,我们是“老兵”,干了20多年。但是在公募基金领域,我们是新人,拿到牌照才一年多。公募基金行业集中度很高,前10家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在行业占比为79%,前5家占比为59%。ETF领域更是头部集中,对新进入者来说,经营门槛非常高。
AI对资管行业的重塑。过往我们讨论AI对销售、运营、风控、合规的提升,但我认为,在资管行业或投资行业,AI对于投资策略的赋能是第一位的,如果哪家机构在这一块取得先机,对其他机构将是降维打击。
券商资管的战略选择与探索
面对行业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战略选择与业务布局。以“五篇大文章”作为战略支点,战略选择要符合国家导向,同时找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布局。
第二,投资体系进化。从过往依托于投资经理,到现在AI崛起,我们投研体系重塑很明显,更加向着工业化、体系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投资策略从过往追求贝塔向追求阿尔法转变。
第三,产品持续创新。我们将产品分为工具型产品、定制型产品和方向型产品。工具型产品以标准化与高效性作为特点,更加追求规模;定制型产品就是跟客户一对一定制,通过投研能力和配置能力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方向型产品则是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和产业的布局进行布局。
第四,招商资管的战略与探索。作为招商证券的资管公司,依托于自己的特色,我们希望做一家精品券商资管,同时强化自己的资产配置能力和产品定制化能力。在投资策略上,希望聚焦中低风险赛道,坚持稳健型的经营策略和投资策略。业务上坚持公、私募业务双轮驱动,以发展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成为具有券商特色的资管机构。
我们对中低风险赛道做过分析。网上有调研结果显示,资管机构只要做到8%的收益率,就可以覆盖95%的客户需求,这出乎所有人意料。过去,8%的收益率是通过债券类产品来满足的。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下行,例如,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1.6%,债券投资可能做到3%的收益就是上限,那么从3%到5%、从5%到8%就是收益的空白点,我们把这两个区间定位成低波产品和中低波产品。谁有能力填补这两个区间,谁就会在规模上取得先机。
去年,我们对于公募基金考核方式做了调整——对公募基金产品不要求排名,而是要求跑赢基准,因为跑赢排名这件事情是不可持续的。看过往5年数据,每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业绩基准,业绩就不会差。我们要做长期可持续的事情。
对基金经理也是一样,从单人作战向团队转型,优化公募基金经理管理模式,经过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我们的量化产品、“固收+”的产品、FOF产品业绩都不错,初步看到了成效。
未来展望
从2020年到2025年,过去5年,国内GDP、居民存款余额和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来看,我们资管规模的增速远落后于居民存款和GDP增速。我国居民存款在过去5年增长60%,GDP增长34%,但资管规模只增加了20%。这一缺口就是机会。缺口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产品供给不够丰富,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证明潜在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理论上来说,资管规模的增速应该与居民存款的增速是一致的,最起码与GDP增速应该一致。
最后,我想说,道路虽然充满挑战,只要我们提高能力,资管行业和券商资管的未来一定都是非常光明的。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