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翔宇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
全球约有2亿患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6%(平均每10人中4人患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绝经后女性风险激增)。
☑正常骨骼如钢筋混凝土结构;
☒骨质疏松骨骼则如被掏空的梁柱,轻微外力即可断裂。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高危因素
01
激素失衡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骤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男性雄激素下降较缓,发病较晚。
02
衰老相关
器官功能衰退、维生素D合成减少、钙吸收能力下降。
03
遗传因素
家族史使患病风险增加2-3倍。
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与并发症
1.早期症状
隐匿性:早期无明显症状,常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2.中晚期表现
●疼痛:腰背痛、全身骨痛,活动后加重;
●体态改变:身高缩短(平均减少3-5cm)、驼背,严重者脊柱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脆性骨折:轻微跌倒或咳嗽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椎、髋部、腕部。
低频脉冲电磁场的发展历程
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作为一种无创疗法,通过生物电信号激活骨骼再生力,早已在临床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发展历史
1.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60-80年代):生物电磁学的奠基
●1960s:美国骨科医生Andrew Bassett首次发现电磁场可促进骨折愈合。他在实验中观察到,施加直流电场可加速兔桡骨骨折愈合,提出 “生物电刺激骨修复” 理论,为电磁治疗骨疾病奠定基础。
●1970s:研究转向脉冲电磁场(PEMF),因其比恒定磁场更易引发生物效应。Bassett团队开发出首款用于临床的PEMF设备,1979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 “难愈性骨折”,成为电磁治疗的里程碑。
2.机制研究与骨质疏松领域拓展(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代)
●研究者发现PEMF对骨质疏松模型动物(如去卵巢大鼠)具有骨保护作用,可抑制骨量丢失,其机制与调节成骨/破骨细胞活性相关。
●意大利学者Claudio Colaianni等首次报道PEMF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数据。
●临床前研究进一步揭示PEMF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机制。
●小型临床试验开始探索PEMF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如2003年一项针对40名绝经女性的研究显示,PEMF治疗12个月后腰椎骨密度提升。
3. 技术标准化与多中心临床研究(2010年代)
●技术参数规范化:
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磁场作用差异显著,研究逐步确定骨质疏松治疗的有效参数范围:
☑频率:10-100Hz(常用50-75Hz);
☑磁场强度:1-20mT(多数研究采用5-15mT);
☑治疗时长:每日30-60分钟,持续 6-12个月。
●大型临床研究:
☑2012年:荷兰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15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发现PEMF联合钙剂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较单纯钙剂组提升2.3%(p<0.05)。
☑
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证实,PEMF可改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升高、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降低)。
☑2017年:中国学者在《Bone》杂志发表研究,显示PEMF通过激活AMPK通路促进成骨,为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4. 临床应用与技术创新(2020年代至今)
●设备升级:
从早期笨重的线圈式设备发展为便携式穿戴设备(如腕带式、贴片式),提高患者依从性。部分设备结合AI算法,实现磁场参数的个性化动态调整。
●适应症扩展:
☑除原发性骨质疏松外,PEMF开始用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如长期使用激素的风湿患者)和脊髓损伤后骨丢失的治疗。
☑2023年,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发布指南,将PEMF列为骨质疏松非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证据等级B级)。
☑联合治疗策略:PEMF与抗骨吸收药物(如唑来膦酸)或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联用,显示出协同增效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骨质疏松的磁疗康复
脉冲磁场(PEMF)通过时变电磁场与骨骼组织的相互作用,从细胞、分子和生物物理多层面调控骨代谢,核心机制如下:
机制解析
1. 细胞层面:调节成骨与破骨平衡
●成骨细胞激活:磁场刺激成骨细胞的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如Ca²⁺通道),激活Wnt/β-catenin、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RUNX2、骨钙素等成骨基因表达,加速骨基质合成。
●破骨细胞抑制:抑制破骨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减少骨吸收因子(如组织蛋白酶K)分泌,降低骨破坏速率。
2. 分子与信号通路调控
●Wnt通路激活:抑制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表达,解除其对成骨的抑制作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而非脂肪细胞分化,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髓脂肪化问题)。
●抗炎与抗氧化效应:抑制NF-κB炎症通路,减少IL-6、TNF-α等促炎因子;增强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ROS)对骨细胞的损伤。
3.生物物理效应:模拟机械应力信号
骨骼具有 “压电效应”,磁场产生的微电流可模拟机械应力刺激,激活Piezo1等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触发钙信号传导和骨重建过程,促进羟基磷灰石沉积与骨矿化。
4. 改善骨骼微环境
●促进血管生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VEGF,增强骨组织血供,为成骨提供营养并加速代谢废物清除。
●神经调控作用:抑制痛觉神经末梢的P物质释放,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
低频脉冲磁场治疗机(XY-K-GC-V)采用特定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人体脊柱、股骨等骨关节表面,使其在脉冲电流的作用下,通过电磁生物效应对患者进行治疗。
豫械注准20192090826
豫械广审(文)第260115-18766号
1
多体位设计:优化治疗床设计,治疗床面躯干部位和腿部可以在特定角度内调节,升降灵便,定位可靠,治疗床可承载150kg。
2
感应强度大:磁感应强度大,最大磁感应强度≤25mT。
3
使用效率高:多种治疗模式,具有手动处方、自动处方和部位选择,便于快速开启治疗。
4
提升康复体验:多种物理因子,具有多级磁疗、四档振动和四档加热功能,可发挥三种物理因子的联合作用。
5
配置更优化:团体治疗无线拓展,一个治疗主机可配置多台治疗床,优化资源配置。
产品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疼痛的辅助治疗,辅助骨密度的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欣颖,何晓宏.物理因子治疗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 2022, 12(12): 11596-11599.
[2]振林,金小岚,夏维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要点解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 10(5): 411-412.
[3]王维,何成奇.骨质疏松症与衰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7): 93-95.
(转自:翔宇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