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广州报道
2025年5月23日,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内热潮涌动,为期三日的第9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PHARMCHINA)在行业瞩目中圆满收官。
作为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以“质胜启新篇”为主题,汇聚全球2907家参展企业,吸引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共襄盛举。从1979年药品交流会起步,四十余载风雨兼程,全国药品交易会已发展成为集政策解读、创新展示、商贸合作、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平台,见证并推动着中国医药产业从萌芽到繁荣的蜕变。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赵军宁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展会呈现的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药主导到创新驱动的转型成效。期待PHARMCHINA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更多‘全球新’‘中国新’成果落地,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规模与国际化双突破
药交会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大会20万参会人员中,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占比32%,医药流通代表占比25%,零售药店与经销商占比28%,其余为行业协学会、投资机构及政策研究部门。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基层医疗系统的观众同比增长40%,反映出基层市场在分级诊疗政策下的蓬勃需求,也凸显展会对产业全链条的覆盖能力。
国药励展总经理马付勇提到:“第九十届展会的价值,不仅在于万余项合作意向的达成,更在于构建了‘政策—研发—生产—市场—资本’的全要素生态。未来,我们将深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线下展会+线上交易+常年服务’的融合模式,让每一家参展企业都能在药交会生态中找到创新坐标。”
不可忽视的是,国际化进程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眼标签——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品牌及总代理企业设立独立展区,其中Hetero,CaplinPoint,Maxmind,李氏大药厂,白金制药等带来全球领先的制剂技术与创新药成果。
同期举办的“2025亚洲生物医药行业交流会”“第三届中国医药国际化创新发展论坛”“2025医药及健康营养行业发展研讨会”吸引超500位国际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医药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医药政策、跨境出海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推动中外企业达成合作,标志着中国医药市场正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我们带着全球首款透皮给药技术而来,收获了17家国内合作伙伴。”德国STADA集团亚太区总监约翰逊感慨,“中国市场的开放与创新活力超出预期,PHARMCHINA是连接全球资源的黄金桥梁。”
多维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您负责哪个省?”“这款产品什么时候上市?”“这款产品有什么优势?”这样的交谈充斥着现场,山西片区、山东片区、广东片区……企业中各区域的负责人员几乎全部上阵。展台布置更是费尽心思,科技风、民族风、宫廷风应有尽有。
本报记者走访多个展馆,被展会特设的“创新遇见未来”首发专区吸引了目光。该区域集中展示了2023年以来医药健康领域的300余项首发成果。不难发现,此次大会海内外4000家医药大健康企业中既有行业巨头,也不乏前沿生物科技企业与海外创新力量,呈现“头部引领、新秀迸发”的繁荣景象。
此外,展会同期举办的32场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构建起产业智慧的“超强大脑”,成为政策与智慧的交汇点。
在“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药政司领导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要点,强调“药品追溯体系建设”与“罕见病用药保障”的政策导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石晟怡发布《药品流通行业“十五五”发展蓝皮书》,提出“数字化转型、绿色供应链、跨境流通”三大战略路径。
首届创新药上市解决方案大赛成为“人机协同”的创新舞台,硅基与碳基完成智慧碰撞!在皮肤科专场,AI智能体与行业专家共同评审12个创新上市解决方案。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活动区掀起中医药文化热潮。“第四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产品巡礼”展示50余项“新中药”成果,包括AI中医四诊仪器、生脉袋泡茶等;继上届推出中医药疗愈市集后,观众反响热烈,今年的“新中式”养生和新中医器械囊括了更多时下热门新品,为现场观众启迪中医药选品思路提供更多助力。
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正从被动性的“治病”走向主动性的“健康管理”。而药交会最能窥见药品供给侧的发展变化。此次全国药品交易大会上,药企们展出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众多新款首发产品和传统产品的新定位,无不透露着医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药品调拨平台,到全球医药创新的“东方窗口”,第9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的落幕,标志着中国医药产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这里,传统与创新碰撞,本土与全球对话,责任与发展共生。
当展会的大幕缓缓降下,带走的是三天的热烈与喧嚣,留下的是产业升级的清晰足迹与全球合作的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上一篇: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