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哗啦哗啦——”清晨,盆子里粽叶翻飞;“沙沙沙——”一群人在翻着粽叶,近日,射阳县临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端午的烟火气已经冒得足足的!这个端午,不做手机前的“围观群众”,来这儿包粽子、缝香包、玩游戏,和老街坊们一起把传统节日过得热乎又带劲!
包粽子:左邻右舍齐上阵,包出邻里好滋味
实践所内拼接的长桌上,粽叶绿油油的,蜜枣、鲜肉、红豆、花生、葡萄干等馅料摆得满满当当,光是看着就让人直咽口水!这边,徐大姐正手把手教新手:“粽叶要斜着折,糯米得压实,鲜肉粽记得多搁点姜末提鲜!”那边,王姐拌馅料的手艺一绝,一边忙活还不忘吆喝:“都来吃我调的蜜枣馅,甜得很!”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歪歪扭扭、方方正正的粽子摆满竹匾。等粽子出锅,挨家挨户分上几个,咬一口,软糯香甜,这就是咱临海镇的“百家粽”!
缝香包:一针一线藏讲究,把平安好运带身边
“知道为啥端午要戴香包不?”实践所里,陈妹妹铺开彩布,艾草、藿香的药香扑鼻而来,“当年屈原投江,百姓怕鱼虾伤害他,就把草药包进布里头扔到江里,后来慢慢就成了戴在身上驱虫的习俗!”大家听得入神,纷纷拿起针线大显身手。巧手的绣上“五毒”纹样,寓意驱邪避灾;实在的直接缝个大口袋,塞满草药,笑称“驱蚊效果肯定强”!做好的香包往腰间一挂,走路带风,连空气里都是安康的味道!
“粽”里寻她:糯米堆里找红豆,谁是“寻宝达人”
“预备——夹!”随着王婶一声喊,实践所后院瞬间炸开了锅!参赛者弓着腰,筷子在碗里飞速穿梭。黑米打滑、绿豆圆溜,夹了个空的小姑娘急得直跺脚:“这小东西比泥鳅还难抓!”眼尖的张姐瞅准红豆下手,“啪”地夹住一粒,得意地晃了晃:“看见没?这叫姜还是老的辣!”围观的人拍着腿直乐,加油声、起哄声混着米粒碰撞的“沙沙”响,把端午的热闹劲儿衬得足足的!现场欢呼声、欢笑声不断,千年“玲珑骰子安红豆”的浪漫,在这儿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欢乐派对!
编五彩绳:五色丝线手上绕,缠住吉祥和福气
五彩丝线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红似火、黄如金、蓝似海、白胜雪、黑如墨。“这五种颜色对应着金木水火土,戴上能缠住好运!”何大哥一边念叨,一边熟练地编着“长命缕”。大家学得认真,有人编好了要送给家里老人,祝长辈福寿安康;有人打算系在车上,盼一路顺风顺水。五彩绳在指间翻飞,缠住的不仅是吉祥,更是邻里间的温暖情谊。
这里,没有晦涩难懂的典籍说教,只有邻里围坐包粽时的家常唠嗑、共编五彩绳时的互帮互助,让尊老爱幼、睦邻友善的传统美德在欢声笑语中自然流淌。
临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正以这样接地气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临海大地焕发新生,成为凝聚人心、厚植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
通讯员 张同祥 朱丽娟
下一篇:党章中的作风建设专题展览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