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几台水稻插秧机和30多人的插秧队正在稻田里忙碌。今年这里将种植1300亩黄河水稻,打造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文旅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30多人的插秧队正在稻田里忙碌。
近年来,准格尔旗依托紧邻母亲河的优越地理条件,在黄河岸边成功培育出了耐盐碱、绿色有机的碱地水稻。这几天,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灌溉、栽植,广阔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几台水稻插秧机正在稻田里插秧。
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位于黄河“几字弯”东北角的大路镇小滩子村,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农业种植产量低。经过几年的测土配方、科技培育、取土改样等科技手段进行改良后,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万顷良田,产出的稻米产品荣获全国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全国区域稻米科技文化主题创新园”荣誉。
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昔日弃耕撂荒盐碱地如今变为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稻渔综合种养区。
“我们是从2021年开始种植水稻的,当时只有不到600亩,今年种植水稻净面积达1300多亩,主要是松岗22、稻花香2号和悯农1号这三种优质稻种,预计今年的产量在110万斤左右,计划6月5日完成插秧。”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农业生产负责人乔生说。
为了让种出的水稻高产稳产,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该生态观光园采用循环种养、以渔治碱的方式实现了水稻和鱼、虾、蟹的立体种植,一田双收。
“插完秧之后,我们要开始大量往稻田里放蟹苗,目前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蟹苗培育技术,今年的蟹苗都是自行培育出来的。稻蟹共生这种模式,它的好处是用稻田里的水养螃蟹,而螃蟹粪便又是水稻的好肥料,同时螃蟹还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虫,实现生态循环。”乔生介绍道。
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工作人员展示今年自行培育出来的蟹苗,待6月初插完秧之后,就可以开始大量往稻田里放了。
昔日弃耕撂荒盐碱地如今变为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稻渔综合种养区,土地收益大幅提升,还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每到金秋时节,这里稻浪滚滚,蟹肥鱼虾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我们种植了彩稻112亩,将形成6幅画,画的主题围绕乡村振兴、文明准格尔、儿童喜欢的哪吒系列等内容,6月份的时候彩稻的优美画卷就会呈现出来,到时候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乔生开心地介绍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雪莲
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记者:黄丽 侯璐璐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