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双重驱动下,中原科技学院作为河南省转型发展高校,针对传统育人模式中存在的“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割裂”“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分离”等突出问题,依托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4SJGLX0030,项目名称:《地方应用型高校一体两翼双元驱动学部制书院式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一体两翼双元驱动”协同育人体系。该模式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导,通过组织架构重组、培养体系重构、评价机制重建,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一体两翼双元” 筑牢人才培养坚实架构
“一体两翼双元驱动”育人模式,是中原科技学院为培育新时代应用型人才打造的创新架构。其中,“一体”作为核心灵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位置,确保教育教学的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展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两翼”即学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院式教学环境中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本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识教育则强调在书院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塑造健全人格,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双元驱动”强调学部和书院在育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学部侧重于学术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学术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技能提升;书院则侧重于立德树人、通识教育、品德修养培育和人际交往能力锻炼。两者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学部书院协同 开拓育人全新境界
学校设立理工、经济与管理、人文、教育与艺术4大学部,对应创建鼎元、立心、中天、原初4大书院,形成“学部主研专业教育、书院主责素质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学部作为专业教育的坚实堡垒,配备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助力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攀登新高峰;书院则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导师制在学部书院协同育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构建了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包括育人导师、学业导师、社会导师、朋辈导师和特需导师,从多维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育人质量核心路径
为确保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切实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索。
在教学改革目标方面,学校致力于构筑“双元”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共管共治;探索学科专业交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融入OBE教育理念,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强化书院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思路方面,学校健全协同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全程育人;强化通识教育,构建融合“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改革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学部书院协同”体制建设,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平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创新评价体系,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中原科技学院的育人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25届考研录取率较2023年提升5.66个百分点。2024年获国家学科竞赛奖项246项,较改革前增长300%。
教师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24年度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较上年增长77.8%。
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形成“三协同四融合”可复制经验:组织机构协同、培养过程协同、评价体系协同;学科专业融合、产教资源融合、数字技术融合、文化育人融合。
未来展望 育人模式持续深化的战略路径
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中原科技学院将着力推进“三个升级”:从物理空间协同向数字生态协同升级,建设智慧育人云平台;从制度协同向文化协同升级,培育特色育人文化;从校际协同向城校协同升级,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力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应用型高校育人模式创新的示范高地。
(赵 健 杜建松 李根全)
·广告
上一篇:多元消费场景解锁“新玩法”
下一篇:多彩“六悦集”,点亮“梨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