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珺
古董搭建的市集别树一帜、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一堂,精彩的国风表演接连不断……5月16日至18日,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上的六悦博物馆举办“六悦集·博物馆奇妙日”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黎里,别号“梨花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水乡明珠”。在这里,在六悦博物馆,更多的人看到了江南水乡与世界产生的一段奇妙缘分。
六悦博物馆的创始人杜维明是一名美国人,他用了40多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收藏中国民间工艺品。如今,六悦已走过近8个年头,1.8万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他所收藏的4万余件老物件,并融合酒店、餐厅、研学平台等业态,以其独特魅力点亮“梨花里”,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橱窗”。
奇妙:沉浸式文旅体验
“走进这里,感觉穿越了时空!”苏州姑娘朱静雯,身着朱红色汉服,漫步在人流如织的六悦老街,体验着这份夏夜的美好。在她看来,与其他灰白调的博物馆不同,六悦博物馆充满了色彩,既古典又现代。“这里确实很奇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根本看不过来!”
“打造‘六悦集’,并非单靠我们六悦博物馆一己之力,还聚起了古镇、非遗、乐队等各种力量。”六悦博物馆馆长陈杰介绍,“六悦集”是一场融“馆(六悦博物馆)+镇(黎里古镇)+宴(江南美食)+集(非遗市集)+秀(文化展演)+艺(手作体验)”六位一体的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布设了120余个摊位,为市民游客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美好体验。此次活动持续了3天,来打卡的市民游客超2.2万人次,其中不少外地游客还购买了三日套票,住进了六悦庄博物馆酒店。
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孩童手里都举着一个红色糖石榴,而这些糖石榴正是出自“吹糖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生富之手。“黎里的文化氛围真的很不错!”赵生富来自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他说:“来六悦,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吹糖人’,还能与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起同台交流。”核雕、剪纸、糖画、榫卯结构等非遗散布于六悦博物馆各处,让市民游客可观、可感、可体验。
此次的市集摊位也很奇妙,竟然是用古董搭建起来的!不少市民游客惊呼“这可能是最贵的市集”!杜维明告诉记者,他收藏了10万余件老物件,博物馆只展出了4万余件。“如何让六悦的市集与众不同,我们就想到了用没有展出的藏品来搭建市集,用了上千件!”杜维明认为,这样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内涵:中国文化的水乡“橱窗”
博物馆为何取名“六悦”?“那是希望客人在欣赏我们的民间艺术藏品时,眼、耳、鼻、舌、身、意,皆悦。”杜维明回答。
区别于其他博物馆,六悦博物馆几乎没有设置玻璃柜,而是将展品置于游客面前,鼓励游客近距离触摸展品。从雕花木窗到竹编器具,从典雅华美的拔步床到富丽堂皇的描金屏风……馆内数万件展品基本都可以直接触摸,甚至打开中药馆的柜子,还能闻到淡淡的药味。
杜维明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却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交流。其背后,是他与中国40多年的情缘。1981年,19岁的杜维明以留学生身份初次踏足中国,便被中国的历史文化所吸引。而后他作为一名专业律师,成为多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闲暇之余,他喜欢背上行囊,游历各地,尤其喜欢深入中国农村。其收藏热情从购买玉雕狮子开始被点燃,至今乐此不疲。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黎里古镇,觉得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与古旧的藏品很是契合,便决心给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在此“安家”,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六悦博物馆主体建筑前身是吴江沪江日化厂的厂房。要把老厂房改造成文化新地标,并非易事。幸运的是,杜维明拥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90后陈杰,作为六悦博物馆馆长,负责艺术藏品的设计细节和陈列。陈杰介绍,他们还汇聚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工匠团队,秉持“尽量少改变、少修理”原则,对藏品进行精细化的清理、修复与抛光,力求最大程度保留藏品原貌。
杜维明见证了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彻底融入了这个国家。他把黎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也与许多当地的文化学者成为了好友。六悦博物馆顾问、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发起人、文化学者李海珉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杜维明的收藏类型十分广泛。这么多藏品放在黎里展示,既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生活和民俗艺术,也促进了古镇的文旅融合,助力黎里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潮流:年轻人热爱的打卡地
“周五一放学,我就跑到对面的六悦去逛市集了!”王语洁是土生土长的黎里人,也是黎里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酷爱中国传统文化,时常来六悦看展,每次来都有新发现。
“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把逛博物馆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年轻人,不止来看一次,而是经常来体验,在六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杜维明用质朴的语言,说出自己对六悦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期盼。
为此,六悦团队每年都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带领市民游客体验非遗、学做手工,还为广大学生提供教育和研学平台。陈杰介绍,2024年,江南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来此参观,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开展研学之旅,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剧本杀项目在此展开,他们用不同方式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博物馆成为更多青少年的实境课堂,5月16日,六悦博物馆还与吴江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青少年营造更多充满乐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空间。
下一篇: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