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通州区人社局获悉,该区聚焦青年群体就业创业需求,创新推出“三位一体”精准服务模式,通过组织“小而精”专场对接、提供“专而强”生涯赋能、选树“优而新”创业典型,构建全链条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公共服务为青年群体铺就追梦之路。
精准对接实现专业产业适配
为打破传统招聘会“广撒网、低匹配”的困局,通州区创新推出“小而精”专场招聘模式。靶向招聘通过精细化服务,不仅缩短了求职周期,更助力企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据了解,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通州区联动属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开展深度调研,按学科专业类别精准划分招聘场次,区人力社保部门联动区科委、经信局、中关村通州园管委等产业主管部门,已在北京物资学院等院校细分出“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商法语共”等主题专场招聘10场。
本周举行的“京聚英才职创未来——2025年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通州区分会场”,更是走进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现场招商证券、民生证券等16家对口企业,提供金融市场策划及金融管理培训生、金融理财顾问、资金数据分析师、私人财富规划师等192个就业实习岗位,岗位匹配率较传统招聘会提升45%。
导师登场助力求职能力跃升
简历石沉大海、职业规划模糊是毕业生求职的普遍痛点。今年以来,通州区联合FESCO国际教育打造“青蓝就业服务计划”,在各类双选会现场特别开设“FESCO青蓝就业服务简历诊断台”,由FESCO国际教育青蓝职涯导师团为同学们送上简历优化、生涯规划等专业化服务。
“导师帮我重新梳理了项目经历中的成果数据,还建议结合目标岗位调整表达逻辑,修改后的简历投递反馈率明显提高!”参与过诊断的求职者小王感慨道。
据悉,每次活动现场,团队导师都会帮助毕业生分步攻克简历颗粒度提升、个人优势显性化、岗位适配度增强三大核心模块,指导其搭建能力模型与职位需求的对应体系,采用关键数据嵌入、专业术语转化等实战技巧,助力求职材料完成从“标准化流水线产出”到“定制化精准匹配”的效能升级。
搭建桥梁为年轻人提供舞台
就业与创业从来不是单选题。通州区以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为契机,启动“校园创业宣传大使”招募计划,旨在以高校为纽带,搭建赛事与青年人才的双向互动桥梁。
“作为赛事校园代言人,宣传大使不仅是赛事品牌的传播者,更是青年创新创业的引领者。”通州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一方面可以选拔出具有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的“创业宣传大使”,开展案例分享、资源对接活动,点燃青年创业热情;另一方面还会联合创业园区、投资机构打造“创业训练营”,为优秀项目提供扶持资金、导师陪跑、融资对接等“成长礼包”,以此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青年群体打造更具温度与深度的创新创业展示舞台和实践平台。
据悉,目前已联合通州区委统战部、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北京电子技师学院等开展宣传动员,收集“校园创业宣传大使”报名近20人。
文/本报记者 解丽 通讯员 尉迟焱楠 冯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