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在XbotPark机器人基地,有一张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对比图,罗列了两地主要的科技企业以及文化特色。在另一张图上,以爬山登顶作类比,详细展示了一个创意概念走向批量生产的过程中,涉及的每个产业链环节。
在深圳科创学院,也陈列着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主要国家与地区的GDP与国民消费等数据,阐述国际四大湾区的各自优势,在创业者来来往往的长廊上,更展陈着供应链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出现大量已与学院建立合作的供应链厂商名称,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和深圳科创学院的创立,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密不可分。李泽湘对国内硬科技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推动贡献。他指导并孵化出全球无人机龙头大疆创新,所创办的固高科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孵化企业希迪智驾正推进港股IPO,有望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提供商。
根植于珠三角智能产业优势,2014年李泽湘与高秉强、甘洁三位教授联合创立了XbotPark机器人基地,该基地成为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科技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1年李泽湘又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如今,XbotPark机器人基地、深圳科创学院以及XbotPark在全国的多个基地,探索以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导向的“新工科”教育,通过“科创训练营”选拔学员,结合产业需求开展创业探索,孵化出一批新兴机器人与智能硬件创业企业。
据了解,XbotPark体系已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近20所海内外高校建立合作,打破学科壁垒,着重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向新艺科、新医科、新农科等更多复合赛道拓展。在这里,成功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激励后来者突破的动力;失败也并非终点,创业团队的经历被珍视,每一次挫折都成为集体复盘、共同成长的宝贵财富。
当前,珠三角一方面增强具身智能产业链优势,通过快速迭代、产业升级与场景赋能,多维度推进机器人加速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珠三角正在汇聚全球资源,培育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另外,“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不过,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珠三角机器人以及产业链企业反馈人才缺乏的问题,甚至指出基础教育、医疗等相对短板,导致一些深圳人才外流;也有感叹珠三角“产业化能力太强”,往往智能硬件新品问世不到一个月,就会出现高仿品,导致原创企业先选择“出海”,打响知名度后再回国拓展市场。
珠三角也在完善创新体系,支撑技术不断进步。除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围绕人形机器人前沿基础、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中介4个关键环节,广东省已经布局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整合区域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学术、科研及产业资源,搭建起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多领域的持续创新。
本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