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旨在加强核电工程定额管理,规范核电建设市场秩序,合理确定核电工程造价,保障核电工程质量,促进核电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
“近期核电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建项目不断涌现,《暂行办法》的出台有望加速产业发展。”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核电行业将基本实行核定电价机制,并对成本定额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合理确定核电项目的造价与成本,更对核电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筑牢行业发展基石
《暂行办法》的出台基于核电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核电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规定计量单位的合格建筑安装工程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施工机具台班、工期天数及相关费率等的数量基准,是核电工程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最高投标限价的依据,对合理确定核电工程造价、规范核电建设市场秩序、保障核电工程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能源局—定额总站—定额分站”三级管理体系的职责定位及分工。国家能源局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责,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相关技术审查工作,委托相关单位承担定额总站及分站的相关技术支撑工作。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管理体系的设置,旨在确保核电工程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将为核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核电建设正处于加速期,建设项目繁多,为避免核电工程出现浪费,编制工程定额已经迫在眉睫。”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定额管理实际上就是从实践中总结标准,定额跟随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定额确定,则大致的用料、用工标准也会随之确定,这将有利于核电项目在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建设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核电项目建设成本更加合理。
据悉,在《暂行办法》发布之前,国家已经核准了5个核电项目,共计10台机组,总投资超2000亿元。这些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
国证国际发布研报称,预计未来核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将逐步增加,看好未来行业增长前景。
林伯强表示,《暂行办法》的推出,可以确保核电项目能够更好地实施。通过加强核电工程定额管理,规范核电建设市场秩序,合理确定核电工程造价,保障核电工程质量,从而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积极行动
核电项目的核准将大幅增加对核岛关键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系统设备等的需求,为相关设备制造商带来可观的订单量,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新机电”)时,公司董秘表示,公司正密切关注相关项目进展,并积极参与有关沟通和项目投标等工作。
资料显示,科新机电专注于核电利用、新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工程装备制造业务,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资质,具备提供超大型、特殊材料核心设备的能力。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在核电业务领域,公司依托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与深厚的行业积淀,业务表现稳健。近期随着国内新一批核电项目陆续获批,公司积极参与投标工作,已成功中标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广核三澳核电站、上海核工院广东廉江核电站等重点项目。同时,公司其他投标项目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对核电新项目的建设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将持续投入研发,提供优质产品。
詹军豪表示,在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原材料供应商到设备制造商,从工程建设单位到运营维护企业,整个产业链都将受益于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将推动相关企业业绩增长,还将促进我国核电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