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摄影 黄潇 发自深圳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本届深圳文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位于15号馆的四川展馆,聚焦“文旅融合展形象 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在总面积990平方米中打造多个沉浸式场景,分为重点场景展示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和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四大区域,集聚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以“传统+科技”立体化呈现我省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新型消费模式的新成果,铺展出融合巴蜀美学与现代创意的丰富画卷。
三星堆、大熊猫、哪吒都来了,四川元素汇聚高人气
步入四川馆,随处可见的大熊猫、三星堆等代表性元素,让四川展馆在众多展馆中一眼鲜明可见。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尤其是“熊猫家园”“古蜀文明”等国际性文旅名牌更是得天独厚。在今年文博会上,四川以裸眼3D、全息投影、AR\VR等多技术运用,将这些丰厚文旅资源营造成一个个具有科技感互动场景,持续汇聚起高人气——
主入口处,运用超高清视频,展示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神秘璀璨。青铜人像、黄金面具、太阳神鸟……在三维建模、超高清视频技术之下,器物纹饰纤毫毕现,带领现场观众从文物感受古蜀工匠的慧心巧思,以及器物勾勒出的古蜀文明的辉煌历史。
一样的萌宠可爱,不一样的特色造型。在四川展馆,把“大熊猫”玩出了花。展区入口,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获奖作品雅乐团团和赤竹侠,热情欢迎八方来客。在“熊猫书店”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带来了几十种熊猫文创,从熊猫书签,到仿真版熊猫“花花”,还有各式熊猫书籍,令大家爱不释手。一旁,熊猫造型机器人“小潘”,也热情回答着观众提问,介绍四川的好吃好玩和好耍。还有“新白娘子传奇”系列熊猫玩偶,也展现着四川味、巴蜀韵。
来自自贡海天文化的原创设计的机甲“天玑兔”,以整体彩灯工艺融合现代动态机械装置,内置语音互动设备,成为现场高人气打卡装置。工作人员冉秋平介绍,此次来到文博会,还特别带来了多个自贡彩灯小型摆件,让逛展观众可以把这些精湛技艺带回家。
此外,火遍海内外的“四川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特别亮相文博会四川展馆,作为四川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展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过去碰撞未来,破壁融合展现“文化+”的更多可能
今年四川展馆,还以文化为内核,科技为驱动,重点展示我省“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进展新成效,用“破壁融合”带来过去碰撞未来的奇妙观感。
展馆中,四川历史名人李白、杜甫、苏东坡、张大千等纷纷以数字形象和文创产品等形式组团亮相:数字诗人李白为观众现场作诗,输入关键词,诗仙便可挥毫泼墨呈现“定制版”诗歌;东坡文创将三苏文化融入生活日常用品,又在细节设计中体现“一门父子三词客”的风韵。
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展台,通过“智构生态 技术破解”“智媒赋能,新质传播”“智护文保 遗产活化”“智联全球 文化出海”四大板块,展示了全媒体技术与传播认知实验室、数字记者矩阵、四川石窟数字化项目、“三星堆问答”辟谣平台以及面向海外的Panda guide(熊猫指南)、三星堆-金沙漂流瓶等多项传媒+科技、传媒+旅游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来自成都的四川腾辰科技,则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多样态讲解器,如今已广泛运用于英国、新加坡、法国等多个文博场馆和景区。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还正在研发“多语种实时翻译讲解器”,让跨语种讲解不再有障碍。
打破地域和时空界限,让现场观众,跟着AI讲解员走进黄龙、乐山大佛、都江堰,感受四川世界级遗产的得天独厚。
可逛可看可买,此次四川还把“宽窄巷子”等地标搬进展馆,打造出具有“烟火气”的天府文创集市区:竹编灯笼、三星堆盲盒、川剧盔帽、苗族扎染、傈僳族服饰、绵竹年画等等吸引大批逛展观众,还有服饰走秀、四川盘子、年画拓印等活态展示,展现传统工艺时代活力。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围绕“锦绣四川”,今年还特别集中展陈了蜀绣、羌绣、彝绣、苗绣等特色文创,也从这些创意与蜀韵共潮生的非遗产品中感受“安逸四川”的无限魅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