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江淮粮仓破解“农字号”提振密码
创始人
2025-05-23 02:21:13
0

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锚定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目标,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打法、战法

百亿江淮粮仓破解“农字号”提振密码      

椿树村的有机黑土豆、曹寨村的五谷杂粮、姜堂村的土鸡蛋、梅寨村的芥菜丝……今年“五一”,位于安徽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富民村的城野露营基地,焕新升级后惊艳亮相,集结众多“乡土好物”的供销大集,尤其受欢迎。据统计,假期期间,营地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百万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近年来,阜阳市锚定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打法、战法,一幅幅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精心培育瓦大番茄种植。

全国劳动模范徐淙祥站在丰收的麦田中。 A10-A11版图片/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赋能

粮食产量连续17年超百亿斤

立夏时节刚过,走进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千余亩麦田一望无际,泛着层层绿浪。“看这麦穗颗粒多饱满,再过20天就全部熟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基地党支部书记、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随手掐下一颗麦粒,搓了搓递给记者。

72岁的徐淙祥与种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潜心钻研农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进行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家喻户晓的“种粮能手”,其合作社内的个别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超800公斤。“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是拿起手机点开关。”徐淙祥如数家珍地说道,基地里,配备了臂展近50米的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可全自动浇水施肥;用无人机喷药,一晚上就能喷完1230亩农田;农作物收割也实现了全自动化。

近几年,徐淙祥不仅自己持续探索科学种粮新方式,还牵头成立了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指导各乡镇成立科学种粮理事会,并依托协会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增收行动。目前,协会发展会员近千名,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太和县30万亩小麦、20万亩大豆、10万亩夏玉米的优质高产和节本增收,比一般大田增收10%以上。

今年“五一”前夕,基地配套的农事服务中心竣工。“中心不仅可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性服务,还将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关于智慧农业、农机作业等各类培训,承担更多的农业示范项目。”兼任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会长的徐淙祥介绍,阜阳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座没有山的城市,沃野千里、水系众多,农业底蕴深厚,用不足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1%的粮食。“希望我们的‘种粮经’能让更多地方受益。”

自2008年以来,阜阳粮食产量连续17年超100亿斤,是名副其实的“百亿江淮粮仓”。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465.45万亩、总产达107.76亿斤,均保持在安徽省首位;优质粮食播种面积860万亩,同比增加40万亩。

品牌引领

特色农业产业“百花齐放”

在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的“瓦大番茄谷”,整整780亩大棚,仅种植着鲜食番茄这一种蔬菜。步入大棚,一垄垄番茄长势喜人,青翠的果实挂满藤蔓。工人在大棚里来回穿梭,忙着为番茄整枝,这样可以让养分最大程度供给番茄果。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亓文明介绍,公司始创于2014年,成立初期就以扶贫农场的形式带领周边农户种菜、卖菜,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专注于鲜食番茄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高达2.6亿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产租赁等方式,公司累计投入4143.85万余元助力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辐射带动1500多人就业。

“优质、绿色和生态是农产品的品牌底色。”亓文明说,眼下,社会正进入“精消费时代”,消费分级加速,企业提供的产品自然要跟上步伐。公司自主研发的“瓦大1号”鲜食番茄,是企业的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种植基地遍布上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全国各地。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瓦大番茄的身影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高端商超里。去年,公司还创新推出番茄汁新产品,掀起健康Hehson潮。

瓦大番茄的“出圈”,是阜阳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实施龙头企业引育行动的缩影。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阜阳市积极培育“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颍州鸡蛋、太和香椿、阜南芦蒿、临泉白山羊、颍上花鲢……一大批在省内外叫得响的特色农业品牌纷纷涌现。为有效提高产业知名度,阜阳市同步开展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皖美农品等申报工作,推进特色农业发挥最大资源优势。

同时,重点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业态类型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特色产业村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6个;成功实施中药材产业集群太和项目、酥梨产业集群阜南项目、皖北大豆产业集群项目,培育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5家。

农旅融合

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上台阶

距离阜阳主城区15公里的田园深处,一座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的城野露营基地正焕发勃勃生机。自2023年运营以来,这个新晋网红打卡地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2024年创收260万元,成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星空草坪上的野趣露营、自然学堂里的农耕体验、萌宠乐园中的快乐互动……一起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多维图景。

“我们正以‘田园综合体’的理念重构乡村价值。”身兼颍泉区富民晟焱供销合作社总经理、富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数职的付成林,向记者描绘着村子的发展蓝图,从星空露营到篝火晚会,从自助烧烤到足球运动,从军事特训到水上娱乐,10多个特色业态将形成昼夜联动的消费场景。“未来这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村’。”

作为省道明星村,富民村去年入选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7万元。然而,曾经这里不仅是软弱涣散贫困村,而且直到2018年村集体收入也仅有37万元。近年来,富民村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上台阶,实现全链条融合发展。

随着食品科技龙头企业的引进,订单农业、果蔬初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被打通,就近带动了50-65岁留守群体600余人就业,年发放工资近千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烘焙食品加工厂的投产,让村里的小麦实现“田头到餐桌”的跨越。“目前,富民村还与苏州一家上市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联合投资1.2亿元建设富民村果蔬加工产业园,打造皖北最具影响力的水果精深加工基地。”付成林说。

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推动下,这样的融合创新正在全域开花。2024年,阜阳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1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居安徽省前列;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9元,同比增长6.6%。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到文旅融合的新场景,阜阳正在破解农业大市的转型升级密码,每一次产业跃升,都在续写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的时代答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一代计量装备柔性检定线启动改...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苏晓梅)记者近日从国网天津电力了解到,国网天津电力电能计量检测基地三...
临沂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底气足 专业跟着产业跑 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学院围绕需求建 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智能机械臂在透明防护罩内有节奏...
沉浸式普法演绎讲好法治故事 转自:天津日报  当普法与文旅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日前,市普法办、市司法局举办的“风雨兼程”...
一季度超六成险企车均保费低于2...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随着非上市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陆续出炉,车险相关投保数据也随之显现。记者梳理...
神二十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 转自:光明日报    这是5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出舱的画面...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工业文化赋能... 转自:光明日报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工匠文化传统源远...
在这所学校,“生态绿”成为新潮... 转自:光明日报  初夏时节,湖南理工学院的一场特殊的党员教育活动在长江边举行。  实地踏访华龙码头整...
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吕献峰)日前,中铁城建三公司第八项目部联合中共河北区委区级机关工作委...
智能化让海上施工更安全   本报5月22日讯(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刘涛 王博) 近日,“海上人员精准定位及智能救生系...
经典爱情电影依旧畅销   5月20日,日本电影《情书》4K修复版在中国院线正式公映。这部诞生于1995年的日本电影糅合了对...
天津西安开启新通道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西安电(记者 郝一萍)作为本届丝博会的重要议程之一,5月22日,大会主办方率队...
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 转自:天津日报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22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
股东会公告 青岛易说教育咨询有   股东会公告  青岛易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定于2025年6月10日上午10点在青岛市市南区南通路2号...
昨夜今晨国际外盘头条一览_20...   全球财经媒体昨夜今晨共同关注的头条新闻主要有:  1、美国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外国学生 现有国际生如...
小哥食堂 开餐啦(图) 转自:天津日报  为了帮助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解决“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昨日,在河北区...
潘展乐斩获个人第六金(图)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李蓓)正在深圳大运中心举行的202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渐入尾声,在昨天...
精耕细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一直以来,建设银行德州分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通过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深化...
第七届西洽会开幕 转自:光明网  光明日报重庆5月22日电(记者黄汉鑫、张国圣)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2日...
温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深... 转自:光明日报  温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深度践行产教融合理念,以创新人...
构建新时代甘肃文化传播体系 朱晶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