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贺 通讯员 赵阳)“新疆、西藏、湖北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石榴籽课堂。”5月20日,在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刘鑫荣、张金芳通过线上直播平台,为宁夏、新疆、西藏、湖北四地的小学生们讲解汉字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屏幕另一端,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七小学的学生们端坐在教室内,不时因有趣的汉字故事发出清脆的笑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安绕镇小学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课件,飞快地记着笔记;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的教室里,小组讨论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正热烈地分享着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近日,由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发起的“云端牵手同上一节课汉字相约民族一家亲”手拉手“同上一节课”主题活动现场,四地师生通过线上直播课程,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地域的汉字文化之旅。课程以汉字为切入点,通过“赏诗词解梦境”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汉字构形之美、演变之趣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意蕴。
“本次活动不仅仅是汉字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精神的联结。”活动主讲教师刘鑫荣介绍,“族”字的课程设计中特别融入了嘎拉村在援藏帮助下各族村民团结致富、王兰花及热心小组守护社区民族团结等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发展的深厚情谊。“当孩子们在‘族’字的演变中看到‘旗帜下汇聚箭矢’的意象时,他们能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如一的精神本源。”
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学生蔡涵在课后分享中说:“语言文字里藏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码。”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七小学四年级(6)班的维吾尔族学生苏来曼·瓦热斯则用刚学会的成语“美美与共”形容自己的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就像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最精彩的中华文化。”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的教师王玲看着屏幕上四地学生同上一节课的场景,感慨地说:“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看到,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原标题:宁鄂新藏云端牵手:汉字相约中国民族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