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火箭军
毕业于一流大学“清北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张重,携笔从戎投身火箭军科研事业。他在改革大潮中选择自主择业、融入商海,在经历情感历练、职场变化后返回故乡。
他投入家乡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火箭军作家李宏长篇小说《蜀于我》里面的故事。
记录时代的浪花,是一名作家的责任与担当。李宏是四川旺苍人,八十年代初参军入伍,在火箭军走过了43个春秋。
他是军队文化战线的一名“老兵”。在原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工作期间,组织拍摄了《石破天惊》、《彭雪枫》等多部长篇电视剧,展现了战略导弹部队的精神底色与动人故事。
作为军旅作家,他长期关注关心军事、军队和军人,紧盯时代大潮,创作发表了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籍入伍士兵的报告文学《有这么一群兵》、讲述当代“兵王”的报告文学《仰望那排高高的白杨》,长篇小说《激情》《纯情》《寻找苏曼》《和平时光》《爱上牡丹亭》《男人帝国》等。
导弹军营是一片富有营养的沃土。近年来,他又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当代军人的中短篇小说《哨所琴声悠扬》、《枕戈待旦》、《鹅博岭那场夏日飞雪》《幸福来敲门》等,让平凡而有趣的官兵故事,变成泛着墨香的情感与哲理。
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李宏一直深爱自己的家乡——座落于嘉陵江边的川北小镇,也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积极捕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塑造家乡的美。
李宏常常于京都的胡同小巷中游走,在乡村的市井田园里徜徉,经常深入基层官兵中间吸取创作素材和灵感。
李宏很会讲故事,他能够从简单的小事细节和人物的喜怒哀乐中观察和把握生活,这使得他的小说看起来接地气,故事生动人物鲜活,让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能引发思考和感悟。
长篇小说《蜀于我》,显示出李宏在创作题材上的突破和拓展。他巧妙地将蜀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元素融入到小说中,探讨了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作者对当代人担当的诠释和把握。
担当,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是时代的特色,是军人的本色,是一个作家应有的追求和品质。
无论什么时代,他们都不乏担当。小说中,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红军战士的担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革命先辈的担当,新时代献身国防建设是莘莘学子的担当,而服从国家军队改革是当代军人的担当。
时代,从来都是在每个人的参与中前行。感受着文字的张力,我们也会找到自己的那份情怀与力量。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10633 期
监制:赵法胜
主编:苏长乐
责编:吕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