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政策逐步向灵活就业群体倾斜,但社保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仍让骑手们面临“参保难、转移难、享受难”的困境。
近来,京东、美团宣布将陆续为符合条件的外卖骑手缴纳社会保险。这里所谓的“外卖骑手”,更准确地说,其实应当是“网约配送员”,因为他们所递送的已非仅仅是“外卖”形态的食品,更包括药品、文件、鲜花等在内的城市生活中能想见的所有小件物品。习惯所致,本文仍采用“外卖骑手”这一称呼。对于这一零工经济的一部分,其与社保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故而成为眼下劳动经济政策讨论的焦点。
社会保险较之于市场化的养老保险何以必要
1.当“今天的订单”比“明天的退休金”更重要。
在一个理性经济人遍地走的世界,我们大可放心地把养老问题交给每个外卖骑手自行解决。毕竟,如果每个人都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能精打细算、合理规划,那政府的社保项目或许就是多此一举。然而,现实并非尽如人意。
想象一下,你今天接了一单跑腿业务,平台提示你如果再接三单,就能拿到额外的奖励金。你会怎么选?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继续接单。
这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人类天生有短视倾向,对眼前的收益难以抵抗,对未来的风险却缺乏警觉。很多外卖骑手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辛苦赚取配送费和小费,但因为收入波动大、储蓄困难,往往无暇顾及养老问题。等到年纪大了,体力不支,甚至病体缠身,才发现自己没有积蓄,只能被迫继续送单。然而,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大部分人会在养老规划上“犯懒”,为什么不干脆由政府来“强行存钱”,让未来的自己少些焦虑?
2.骑手能靠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吗?
假设社会没有强制社保,每个骑手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你可能会想:“没问题啊,市场竞争激烈,私人保险公司肯定会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可惜,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其中最致命的问题之一就是“逆向选择”。简单来说,年轻健康的骑手可能觉得自己还小,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而年龄较大、风险更高的人才会选择购买。这会导致保险公司提高保费,而价格上涨又会逼走更多年轻人,最终让市场崩溃。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柠檬市场”理论,提醒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彻底崩溃。
更何况,私人保险公司还有可能倒闭,或者巧立名目推高管理费用。相比之下,政府的社保制度就像是一个“全市场共担风险”的大保险计划,理论上具有避免市场失灵的能力。
3.外卖骑手的金融知识能应对复杂的养老规划吗?
你相信自己能跑赢市场,战胜华尔街精英,打造一个完美的退休投资组合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有点太乐观了。
在著名的《经济文献学刊》上,金融学者卢萨迪和米切尔2014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人对基本的金融知识知之甚少,其现状令人惊讶,颇值得转述。以美国为例,以下有三个问题:
甲、假设你的储蓄账户里有100美元,年利率为2%。五年后,如果让这笔钱继续增长,你认为账户里会有多少钱?备选项:多于102美元;正好102美元;少于102美元;不知道;拒绝回答。
乙、假设您储蓄账户的年利率为1%,而通货膨胀率为2%。一年后,您是否能够购买?备选项:多于、与现在完全一样,或少于现在;不知道;拒绝回答。
丙、您认为“购买单一公司股票通常比股票共同基金的回报更安全”这一说法是真是假?备选项:真;假;不知道;拒绝回答。
一项对50岁及以上受访者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美国中老年人口的金融知识相当贫乏:尽管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一生中做出过许多财务决定,参与过大量金融交易,经历了两到三次高通胀时期,并目睹了无数次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冲击,然而,仅约一半的人能正确回答前两个问题,仅三分之一的人能正确回答所有三个问题,而在有关风险的问题丙上,更有约三分之一受访者回答“不知道”。
基本金融素养的不足,使得很多人难以做出合理的养老投资决策。不夸张地说,“犯傻”是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常态。
对于外卖骑手而言,工作节奏快,收入不稳定,平台规则还经常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每个骑手都能精确计算自己的养老资金,并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显然是个过于理想化的假设。
此外,市场的波动性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的退休计划依赖股市收益,那遇上金融危机怎么办?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如果没有社保托底,骑手们的晚年生活恐怕会变得更加艰难。
4.为了社会稳定,有时得牺牲个人自由。
如果让每个骑手自己决定是否储蓄养老,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许多人存不够钱,导致大规模老年贫困问题。然后,政府还是得出手相助。这样一来,还不如一开始就设立一个强制性社保体系,减少未来的社会成本。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国家的稳定性与收入再分配密切相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早在1958年就揭示出纯粹的自由市场在实现跨世代转移方面存在内在的缺陷,有力地论证了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干预、协调或“社会契约”在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老年贫困率居高不下的国家,社会矛盾也往往更为尖锐。由此我们可以说,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如果人人都是经济学“超级英雄”,能理性计算自己的一生,并严格执行最优储蓄策略,那当然可以完全依赖个人自由。但现实是,人们往往短视、缺乏金融知识,并且无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剥夺个人自由,而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确保所有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与其让每个外卖骑手在养老问题上“赌一把”,不如通过社保建立一个更公平稳定的社会。
然而,这些益处要体现出来,至少依赖于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高效的金融市场。本文就此不论,转而来看另外一些基本的问题,而核心是外卖骑手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保障。
外卖骑手的类别与财务状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3年,中国灵活就业群体中从事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且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农业户籍人员比例较高。外卖骑手作为其中的主要群体,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300万人。其中,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活跃骑手超过400万人,京东旗下“达达”活跃骑手数量超过130万人,而由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为745万人。
外卖骑手的就业形态多种多样,包含直接受雇于外卖平台的全职劳动者“直营”、受雇于劳务派遣公司的全职劳动者“外包”(或称“专送”);通过平台抢单、自主送单的兼职外卖员“众包”;劳动关系与“众包”骑手一样,但劳动过程却与“外包”骑手相似,有固定劳动时间,不能拒单的“乐跑”和“优享”;“自营”这种餐厅自主雇佣的全职或兼职外卖员等模式。当前中国外卖市场中,“外包”“众包”和“乐跑”是骑手就业的主流形式,而“直营”和“自营”模式已逐渐边缘化。这一趋势与平台经济的低成本、高灵活性需求密切相关。
从外卖骑手群体的工作收入而言,根据2024年1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2023年外卖员月均收入为6803元,超过蓝领群体的平均值6043元。然而,有学者的调查显示,仅有8.85%的人表示自己每月可以拿到9000元以上的收入。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同一调查显示,外卖骑手多背负债务,负债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94%。其中,84.91%的负债骑手负债金额在1万元以上,12.47%的负债骑手负债金额在30万元以上,而致债原因,以买房、买车、养育小孩、赡养老人和创业失败为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及时和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这也正是其投身该行业的最主要原因。
社会保险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
转而,我们来看目前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内部的问题。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代表,其社会保险问题折射出当前社保体系的深层次矛盾。尽管近年来政策逐步向灵活就业群体倾斜,但社保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仍让骑手们面临“参保难、转移难、享受难”的困境。
首先,省级统筹的局限性成为骑手参保的主要障碍。目前,中国的社保基金仍以省级管理为主,跨省转移手续复杂,养老金领取也受省级政策限制。对于跨省流动的骑手而言,一旦回老家,作为大头的统筹社保并不能“钱随人走”,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参保积极性。例如,一名在广东工作的骑手,若未来返回黑龙江老家,其缴纳的社保可能因两地政策差异而难以顺利衔接,甚至面临养老金缩水的风险。
其次,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加剧了社保体系的分割。经济发达省份基金充裕,而部分欠发达省份可能面临资金紧张问题,且缺乏全国调剂机制。这种区域差异导致骑手在不同省份工作时,社保待遇存在显著差距,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对社保制度的信任。
此外,社保制度与骑手需求的错位也凸显了体系的不适应性。外卖骑手的短工龄与社保制度需要的长缴费年限之间存在矛盾。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只有缴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而延迟退休后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渐提高到20年。如果骑手无法满足最低缴费年限,退休时只能领回个人账户缴纳的部分,而享受不到退休金。这种制度设计让许多骑手更倾向于选择“更高的到手工资”+“新农合+职伤险”的组合,而非追求几十年之后才能拿到的养老金。
更复杂的是,骑手的个体特征与制度性特征也影响了他们的参保行为。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定居意愿、养育子女、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稳定性、工作收入等因素,以及是否有劳动合同等,都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参保行为有显著影响。例如,年轻骑手更关注当前收入,而年长骑手则可能因定居意愿较强而更愿意参保。
最后,平台举措的局限性也值得关注。当前,美团、京东等平台主要覆盖全职和稳定兼职骑手,但大量灵活接单的零工骑手(如多平台接单、短期从业者)仍未被纳入社保体系。这些骑手的社保需求如何解决,尚无明确答案。
综上所述,外卖骑手的社保困境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保体系的不一致性,也揭示了灵活就业群体在现行制度下的无奈。要解决这一问题,须从全国统筹、制度弹性、平台责任等多方面入手,让社保真正成为骑手们的“安全网”。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