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通过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智能化转型,同仁堂(600085.SH)以多元战略布局护航业绩增长。同仁堂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同仁堂通过优化,提升运营效率,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升级,未来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更高质量增长。
业绩稳健增长,经营韧性凸显
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52.76亿元,同比增长0.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2亿元,同比增长1.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1亿元,同比增长1.66%,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上年同期的-2.52亿元增至8.33亿元,主要得益于公司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库存结构更趋合理。充分发挥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的作用,推动生产相关业务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化生成,加速“中药智造”的数字化转型。
稳健的增长带动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容。一季度,公司总资产达323.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增长4.38%,公司资产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研究院完成防风通圣丸等质量标准研究11项,左归丸治疗甲亢、安神健脑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五子衍宗丸治疗男病等效学研究3项,以及苏合香丸出口工艺研究1项。
此外,今年3月,同仁堂发布安宫牛黄丸新品规,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中医药产品。同时,对核心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将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与客户,进一步挖掘核心产品的销售潜力,这些升级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对生产以及流通链条上各环节的经营业绩起到拉动作用。
数智化转型提速,产业链布局深化
2025年是《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在政策与市场的推动下,同仁堂的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2025年一季度,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传统业务,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和消费者服务等方面公开信息,同仁堂正将资源向数智化研发等创新层面倾斜。
科技的加码让同仁堂的前端采购到末端销售实现“透明化”。资料显示,同仁堂的中药全程追溯管理系统,基于保障药品质量,实现加强对药品质量管控的目的。这一系统物联网收集数据,聚焦“从种子到杯子”的追溯,“从田间到车间”的监管,最终实现中药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系统。据了解,追溯系统涉及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成药制造、药品流通和销售的整个中成药产业链,实现药品追溯的全面监督和对外开放。
今年3月,通过引入DeepSeek大模型而全新升级的同仁堂中医药知识图谱系统3.0也正式亮相。该系统与DeepSeek R1推理大模型深度融合,实现了中医药知识的智能化整合与交互,在权威知识整合、智能交互体验、多场景服务等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全力赋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也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
政策共振,企业长期稳步增长
作为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历经时代变迁与市场洗礼,同仁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品质传承,构筑起独有竞争优势。同仁堂在夯实业绩的同时,长期战略与国家政策形成了深度协同。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发力与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的纵深推进,同仁堂的发展空间渐次开阔。
另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需达到70%以上。同仁堂也提到,将数智化建设,重点覆盖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
2025年一季度,同仁堂以稳健的业绩和积极的发展举措,展现了老字号中医药企业的韧性与活力。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加码,公司有望在数智化浪潮中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