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鑫元基金)
【事件】
(1)2025年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00%和3.50%,为年内首次下调。
(2)2025年5月20日早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均宣布下调了存款利率,降幅与挂牌利率均保持一致。本次大行活期存款下调5BP,三及五年定期存款下调25BP,其余均下调15BP,主要股份行预计很快跟进。本次存款下调后,四大行1年期执行利率估计1.35%,三年期1.65%,五年期1.7%;估计股份行1、3、5年期存款执行利率则最高能到1.55%、1.9%、1.95%。
一、LPR与存款利率调降符合市场预期
5月,1年期及5年期LPR报价品种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00%和3.50%,为年内首次下调,符合市场预期。5月7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会上央行宣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调降至1.4%,并自5月8日起实施,同时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同时,也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的机制,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存款利率要与1年期LPR报价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而LPR挂钩OMO,此前OMO已经调降10bps,现在LPR降息和存款利率下调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正常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当前商业银行压力凸显,银行净息差处在历史低位,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3%,此次降息,存贷款同时下调,且首次存款降幅大于贷款,是在利率自律机制影响下,商业银行主动稳定息差的举措。此次存贷款同时下调是让利实体与银行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银行盈利性下降的压力边际缓释。利率下降有助于对冲经济压力,改善银行不良风险。
图1:LPR利率走势
二、本轮降息原因分析
受中美关税战的影响,4月经济数据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当前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供给收缩、需求复苏不确定性背景之下,同时叠加信贷结构恶化、CPI和PPI延续负增,内需不足、预期偏弱仍然是核心因素。当前经济增长内生动能不强,需要继续降低社融综合成本。LPR及存款利率下调也是广谱利率调降的重要环节。下调政策利率并引导LPR下行,将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是当前扩投资、促消费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地产方面,经历一季度需求复苏带动的销售改善后,4月销售环比季节性回落显著,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4月单月环比回落幅度在40%左右。5月7日国务院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宣布,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本轮LPR调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居民融资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居民存量和增量房贷的利率,进一步减轻购房者的还款压力,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
三、后续政策路径展望
短期内LPR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低,预计LPR未来仍有下行空间,后续降息节奏或趋温和。当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间资金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为LPR的稳定提供了基础。5月中美关税战虽然降温,但中美谈判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仍然存在,在外需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叠加国内物价水平偏低,后续央行还是会继续降息。另一方面,当前商业银行压力凸显,银行净息差处在历史低位,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3%,这会制约报价行持续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预计后续降息节奏或趋温和。
图2:商业银行净息差
四、市场影响
国内LPR及存款利率同步下降,且首次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表明监管呵护银行息差态度明显,同时有利于对冲经济压力,推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对债市而言,广谱利率下行对债市有一定正向传导作用,且近几年每次存款利率下调后债市表现都偏强。当前债市受到资金面影响比较大,上周在MLF到期、政府债集中缴款等扰动下资金利率有所回升,但上周五下午资金利率转松,且本周资金利率也有所回落。往前看,预计资金面将维持平稳均衡状态,出现一季度资金面偏紧的情形概率不大,原因是当前长债收益率点位相对OMO利率较为合理。策略方面,仍然建议坚持逢调整买入的策略,同时关注出现“正carry”的品种。
对股市而言,权益投资机会成本持续降低,有助于股市价值重估。结构上,对银行股、高股息品种的利好更为直接。整体来看,预计权益市场保持震荡态势,建议维持“哑铃型”配置。当前股市缺乏类似年初Deepseek行情的催化,因此难以突破箱体震荡的上沿;同时如果股指大幅下跌,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将托底股市,对权益形成支撑。综合判断,虽权益市场长期看好观点不变,但短期震荡。策略上,维持“哑铃型”策略,一端配置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资产,另一端配置国家科技自主政策支持的电子、计算机产业链等,且以上偏成长的板块尚未修复至3月中下旬的位置,可能仍有一定修复空间。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本报告版权归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