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近来不少人发现,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携带的旅行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次我想买衣服、鞋子、珠宝……中国的东西物美价廉。”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游客埃兹拉道出个中原委。一些海外消费者甚至组成“代购团”,专门飞来中国采购热门商品。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发起“互助代购”邀请:“如果你这周去中国,帮我代购点东西。下次我去帮你带。”
据媒体调查,中国制造商品正赢得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喜爱。“China Travel(中国游)”带火“China Shopping(中国购)”,空箱而来、满载而归,外国游客把来华旅行变成一场“扫货”体验,“反向代购”成为新风尚。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银联、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4.86%和128.04%。小到盲盒、冰箱贴等景区周边,大到丝绸、汉服、瓷器等国粹精品,带有“中国符号”的精美商品推陈出新,让外国消费者喜爱有加。
从过去国人热衷于出国海淘,到如今外国游客“反向代购”中国商品,这种转变耐人寻味,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是中国市场拥有世界吸引力的生动体现。
实惠﹢方便,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购物的最直观的因素。包括“过境免签”“即买即退”在内的各类政策不断推出,提升了外国游客的购物体验。得益于免签政策扩围,来华旅行的外国人数量快速增长。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4月8日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从试点推广至全国,境外游客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享受到离境购物当场退税服务;退税“门槛”进一步降低,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人民币,下同)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一系列政策落地丰富了消费场景,为外国游客提供了便利,激发了他们更多“随手买”“多次买”的消费行为。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能力不断迭代,不少地区实现了“碰一下”可支付。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还推出多语种退税指南和电子地图,让外国游客买得放心、退得省心。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更大的实惠来自“中国制造”商品本身,而他们装满的“购物车”也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与以往热衷于购买国际品牌不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主动寻找、购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本土品牌。此前,有社交媒体提到,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游客大量购买诸如时尚包袋品牌山下有松、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等国货,也有涌入中国社交平台上的外国用户询问国产美妆品牌的线下门店。
捕捉到外国游客这一消费趋势,国内零售商正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如中国中免集团提出将深化国潮出海策略,扩大出海项目的合作。前不久,该集团与华熙生物、巨子生物、自然堂等品牌签下合作协议。深圳等一些城市也将推广国货“潮品”纳入离境退税政策中,鼓励商家销售国货“潮品”,将具有自主品牌和文化特色的商品纳入经营范围,推动国货走向国际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本土品牌在离境退税销售额中的占比同比增长30.45%。
中国商品过硬的品质与超高的性价比,无疑是吸引外国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从过去的低成本生产为主到如今注重品质提升和技术革新,“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显著提升,不仅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还成功跻身高端制造行列。经过多年历练、摔打,中国制造脱胎换骨,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已建立起基本品质信赖。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购买中国商品体验与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人说,世界对于好商品的定义并无二致,哪里的商品物超所值、品质过硬,需求就会流向哪里。这也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反向代购”的兴起,不仅仅是一种购物趋势的变化,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一个生动缩影。“反向代购”让海外消费者尽情享受“中国制造”的实惠与便利,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