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向大家报告的集体合同内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欢迎踊跃发言。”近日,在福建省家庭服务行业第一届第五次职代会现场,福建省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主席王海蓉向110名职工代表发出邀请。彼时,她手中的《福建省家庭服务行业集体合同(草案)》以投影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
一条条事关317家家政服务企业切身利益和10.8万名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集体合同条款,在职工代表们的审查下逐一审议通过。王海蓉表示:“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拥有了共同的约定。”
此次协商由福建省总工会权益部、省财贸工会指导。职代会现场,还审议通过了全国首个省级家庭服务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
“有责薪资”方案破解行业难题
薪资是这份实施办法中必须经职代会审议的核心议题。
当前,家政服务业主要存在中介制、员工制两种用工模式。中介制雇佣模式下的劳动者的工资由企业、雇主和家政员三方签订服务协议自行商定。但在被视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制定行业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却仍是空白。
从住家到不住家,从淡季到旺季,从计时到包月……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在仅由5家家政服务企业工会主席组成的职工方,工资的测算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如何用一个公式为照护、烹饪、保洁、整理收纳等不同工种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公平定价?职工方代表在集体协商现场抛出控制变量的方案——“有责薪资”。
“月制度工作时间=(365天-104天休息日-13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20.67天”“最低入户时间=20.67天×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165.36小时”……职工方建议将人社部规定的月制度工作时间20.67天作为计算行业职工每月最低入户服务时长的基准天数,当职工完成166小时的入户服务后,其最低工资标准须较法定标准上浮33%。
在王海蓉看来,“有责薪资”制度既可以为业务淡旺季收入差异明显的职工提供基础的薪酬保障,也可以激励职工多劳多得。
多轮协商后达成共识
“家政服务人员一旦发生事故,责任谁来承担”“家政服务人员因缺少培训直接上岗造成雇主家庭成员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谁来赔偿”……在集体协商和职代会现场,职企双方试图通过民主管理方式找到答案。
面对职工方提出的保险诉求和培训需求,企业方代表、福建省雅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建平说出企业方的顾虑:对于员工制企业,增加保险与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谁来为企业多付出的用工成本买单?对中介制企业来说,劳动者和企业没有雇佣关系,企业更加没有义务为“随时会离职”的劳动者负担每人上千元的培训成本和保险支出。
“安全风险在不同用工模式的企业中同样存在,保险与培训在保障职工的同时也保护了企业。”多轮协商没有进展后,职工方代表、福州海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明祥说:“‘提个水桶、拿块抹布就能上岗’‘高风险低保障’的职业印象需要靠全行业共同来改变。职工有保障了,企业才有保障;服务好了,企业效益才会好,这才是‘相互成就’!”
最终,在职工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协会应为家政服务设计适用的商业保险,为劳动者、企业、雇主提供可选择方案,降低服务风险”“企业应为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内容需包含家政服务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等多项保障条款被提交职代会进行审议。
看到集体协商带来的改变
职代会现场,记者注意到,实施办法还对代表结构、职权履行、组织制度等方面做出延伸和扩展,明确了行业协会组织召开职代会的主体责任,并强调职工代表中一线工人占比不得低于50%。
在福建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方维忠看来,福建省家庭服务行业出台的职代会实施办法以及签订的行业集体合同,不仅有望帮助福建家政从业者告别“口头约定时代”,还意味着家政行业“无合同保障、无标准约束、无风险兜底”的“三无困局”在民主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实现破局。
福建家庭服务行业协会2024年的调查显示,48.9%的家政从业人员期待保险保障,超过60%的职工认为自己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
“从‘口头承诺’到‘共同约定’,我们渐渐看到集体协商带来的改变。”从事家政服务11年的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育婴员刘娟对实施办法和集体合同的落地执行充满期待。
从技能培训到技能竞赛,再到职工疗休养……刘娟希望伴随着行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家政行业能告别“野蛮生长”,更多家政人共同的心愿被写进这样的约定。
上一篇:老年玩具兴起 亟待突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