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标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走过6年时间,如今,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保持我国经济增速稳中有进?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风波给全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这一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针对上述课题,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主题,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嘉宾共同展开了探讨。
广东:积极推动深度融合
作为大湾区内地引擎的广东,在积极推动合作与深度融合方面,为三地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介绍道:“从深圳金融局角度来讲,近期有几项工作是与香港一起加快推动的,第一项工作即用好香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机制,我们成立了四个专班,覆盖企业出海、金融科技、前海、河套。”时卫干表示,“希望通过这四个专班,把香港各个领域的金融合作全面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走深走实”。
此外,时卫干表示,要做的第二项重点工作,即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优秀的深圳企业、大湾区企业走出去,到香港上市,同时也欢迎鼓励符合条件的香港在H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重新回到深交所上市。第三、四项工作即企业出海,更多加强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香港政府部门合作,为企业、市场主体在与香港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撑,让交易更便捷,让交易成本更低。
在时卫干看来,尽管世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但是大湾区未来的驱动发展、参与化发展、联合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强的。随着外部确定性的增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合力、黏性会越来越强。“中国企业的出海需要香港这么一个基地支撑,相信未来香港、澳门会在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我认为未来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会是确定性的。”时卫干说道。
香港:强化“超级联系人”功能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大湾区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表示,大湾区发展“四个金融”——创新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和丝路金融,香港作出了不少工作。以创新金融为例,香港通过18A(香港交易所新《上市规则》“主板上市规则”的第十八A章针对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一项特殊规定)上市规则已吸引众多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未来大湾区约7万家科技企业都可以争取通过这一平台上市融资。
王春新进一步表示,2023年就提出了要推动更多企业到香港设立国际总部进行全球运作,假设企业为了投资,在香港设立总部,会做三件事,首先即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同时,企业需要融资也可以在香港进行。此外,企业也需要香港的国际专业服务。当前香港还准备打造国际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可以与大湾区合作推动。
“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香港的作用在持续增强,地位持续增强,内地企业现在面临出海趋势,这个过程中香港以独特的法律优势、高质量的中坚队伍,未来的作用会发挥得非常突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会进一步强化。”时卫干如是评价道。
澳门:把葡语系国家企业引进来
当香港以国际金融中心为支点撬动大湾区发展时,澳门则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葡语系市场中开拓出一片新蓝海,与香港形成互补。
澳门金融管理局顾问朱军林表示,香港是“超级联系人”,而澳门则做“精准联系人”,两者互补,澳门主要对准9个葡语系国家。作为“精准联系人”,澳门就是把内地企业带出去,把葡语系国家企业引进来。
未来在加强与内地金融市场,包括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举措?“在互联互通及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方面,澳门重点朝向四个方向发展,即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科技以及文化和体育产业。”朱军林介绍道。
他特别提到现代金融,并表示,鉴于内地已与香港实现相关业务联通,其也希望与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加强联通。同时,快速支付系统也想与内地、香港接通。数字货币方面,数字澳门元核心系统计划在10月初步构建完毕,大概测试一两年后,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构建,与数字港元、数字人民币接通,这也是一个金融基础的互联互通。
不确定下的共识:以开放创新应对新挑战
展望未来,应对贸易风波、全世界视角下的不确定性,来自粤、港、澳多位嘉宾提到了共同的关键词——开放创新。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捷克JKL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峰认为,贸易战之下,大湾区应对之策,在于强化双循环枢纽功能,降低对外的依赖。扩大内需市场联动,推动大湾区与内地市场深度整合。
同时,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深化制度型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强化国际合作,振兴新兴市场合作,尤其利用香港超级联系内陆的角色,深化与东盟国家、金砖国家的贸易投资联系。
王春新表示,应以开放和创新来应对挑战,加快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在全球出现新变化时,大湾区未来首先应稳住欧美,这是很重要的市场。同时,融合东亚,拓展“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大湾区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香港以高度开放和国际化基本优势,能够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长点。
朱军林则指出,在不确定性情况下通过经济韧性来加持这是非常正确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个国家战略,这就是确定性战略,应以这一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要形成大市场,打破利益藩篱,找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心圆。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