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牌观察官
作者 | 曾有为
互联网真是太精彩了。
精致女孩坐高铁vlog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流行的是去高铁“薅羊毛”,体验第一次坐高铁商务座那种穷人乍富见世面的感觉。
“也是手足无措地坐上了商务座,对一切都很好奇。”
只花了32块钱,就从每日通勤一小时的打工人变成了坐在软垫沙发上的高端商务人士。
你都想不到,仅仅只需要花费几十块钱,就能实现这辈子人生等级最大的蜕变。
一则话题“让高铁商务座亏钱的人出现了”登上热搜,网友用25元坐商务座吃到了一份在高铁上卖55元的饭食,零食饮料畅吃,而且高铁上还免费提供拖鞋、毛巾、耳机等。
占的便宜比车票还多,这一波操作妥妥的薅铁路羊毛了。
看来火车硬座已经满足不了年轻人的“薅羊毛”大法,真的勇士开始把目光瞅准高铁商务座了,真可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都说“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这个身份除了外在的装饰以外,还要由内及外,比如脸皮足够厚,心态足够稳。
现在的年轻人,在坐高铁这件事上,精神状态已经next level了。
“伪中产”们
攻占高铁商务座
在某书上,关于“第一次高铁商务座怎么坐”就有多达18万+篇笔记。
18万篇的笔记里有保姆级的乘车攻略,有描述“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新奇感受,更有教你如何看起来像常坐的人......
而最让人心潮澎湃的莫过于那些“偷感”十足的勇闯商务座挑战的博主。
当身边的人都在敲电脑、谈业务或者是安静看书的时候,那些花小钱享受到“人上人”服务的“伪中产”,甚至都不好意思滑动屏幕刷小视频,只能打开网页搜索“商务座椅怎么使用,免费零食怎么拿”。
甚至是小心谨慎找到没人看见的夹缝时间,偷偷拍几张照片,起码证明自己在高铁商务座“到此一游”过。
上车后把座位的每一个角度都感受一下,当有乘务员发放饭食的时候,担心只有一路站不管饭,在座位上故作镇定、毫不在意,但是又生怕乘务员真的没有来询问自己是否需要餐食。
而对于内敛派的人来说,第一次坐高铁,座位的按钮不知道怎么用,不敢问人也不敢乱按,只能一整个局促不安,“直板的坐在那儿像个看门的”。
不知道高铁上的饮料和餐食是不是免费,生怕自己说需要的话,下一秒就被问到“支付宝号还是微信”。
结果在网上搜了一番才发现都是免费的,顿时悔青了肠子。
但是这些对于早就做好准备“薅羊毛”的人来说,就自在多了,因为他们主打的就是要“花小钱,装大逼”。
一上车就尝尝送的饮料,该吃吃,该拿拿,啥事不往心里搁。
调调座椅,免费餐猛吃,怒拍200张照片,毕竟对她们来说“谁能天天坐商务舱啊,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甚至还有拍照攻略,随意感是精髓,要拍出那种“商务舱嘛,姐天天坐的啦~”
靠着全自动化的沙发椅,看着窗外全窗的夕阳景色,贫穷年轻人不禁感叹一句:“原来有钱人背着我们过那么好!跟你们这些有钱人拼了!”
几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到达了站点后,属于他们的人生巅峰时刻就画下了句点,但是这次商务座乘车体验是真的舒服,“偶尔做一次真的很爽!”
甚至还有喊着要努力赚钱,争取每次都可以毫不犹豫选择商务座,毕竟莫欺少年穷,这次的高铁薅羊毛体验或许只是让他们提前适应未来的商务旅行或高端工作环境。
至于为什么自诩没见过世面的这群年轻人会出现在高铁的商务舱里,一般有三种原因。
一种超级大冤种没买到票,但是不得不赶回去上学的大学生或者是当牛马的打工人。
还有一种是大学特种兵们在薅羊毛,选择短途的商务,一般只要几十块钱,不过像这样的短途商务座不是每趟车都有,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
除此之外,有些班次是可以用12306积分兑换的,当然,前提是你坐的足够多的高铁。
难怪有网友说,商务座不是用来坐的,是用来“做”的。
毕竟“做”商务座,就是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层次,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这届年轻人
把高铁当成了大舞台
高铁,本应是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各类博主的渲染下,高铁+已经成为沉浸式坐高铁出图利器。
比如有把高铁吃成美食专列的,一手捧奶茶一手拆卤味的年轻人,悄然把高铁变成了大型“移动餐厅”。
当你乘车去一个地方玩,还在犹豫要不要下车去当地的特色馆子吃一顿再上车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高铁上点外卖跑腿了。
只需要将外卖地址选择为“高铁站X进站口”,找一位小哥帮忙跑腿代购,你就能获得全国各地美食的通关密码。
美食精致摆拍还能理解,但是连高铁出行翻包也要拍一个VLOG的这种事,我是着实理解不了了。
难道是精致女孩坐高铁vlog的升级版?
虽然没有“精致女生坐高铁”那么折腾了,但是一个视频也出现了十几款产品,看起来在翻包,实则在暗卖“廉价货”。
甚至还有女博主在高铁上化妆,视频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早起赶时间,来不及化妆”,然后就在包里各种捣鼓,掏出不同的道具在脸上开始折腾了。
各种捣鼓下来一张美丽无暇的脸展示在大屏幕前,果不其然评论区就开始有人问:这个粉底液是哪一款?这个粉扑吸不吸粉,好不好用……
高铁在2023年曾发布一则反映不文明行为的宣传片,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其中宣传片里提到了一位号称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在高铁上化妆,将“乳液”(实际是防晒霜)滴在旁边座位旅客胳膊上,用刷子沾取散粉时飞粉严重。
视频最后显示“小贴士”:尊重他人,爱护公共环境,别让不文明行为影响列车应有的美感。
视频一出,就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毕竟高铁上那么多不文明行为不去制止,反倒过来说女性化妆不文明。
其实,在不影响到其他人的前提下,高铁上化妆无可厚非,毕竟确实是真的有赶时间但是又不能素面见人的牛马打工人。
主要是形成了一个风气,有一些美妆博主开始制造噱头,各种卖货,不知不觉就让一些女生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除此之外,沉浸式坐高铁系列还有“京沪高铁上的健身打工人”,京沪专线这趟“牛马”高铁上,打工人从“卷工作”变成“卷健身”。
别看高铁内空间狭小,但是京沪打工人有自己的一套“高铁健身法”。
平时去健身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但是只要一上京沪高铁,职业病里自带的“自律模式”就会自动开启,见缝插针地进行锻炼和拉伸。
虽然对于有些人来说,在高铁上健身属实是“没苦硬吃”,但是他们却不这么认为,毕竟只有高铁上的那几个小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刻。
文明出行
维护好高铁秩序
其实,不管是博主为了创造独特的内容来吸引关注而选择了坐高铁,还是大学生薅羊毛乘坐商务座,以试图了解和体验不同的社会层次和文化差异。
就像光明日报说得那样:完全在遵守现有规则的情况下购票和乘车的,大家享受的都是本应享受的服务,不存在任何道德“瑕疵”。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更应该共同努力维护好车内的秩序,文明出行,不要给他人带来困扰。
与此同时,也要理性地去看待网络直播以及短视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铁就像是大家忙碌生活的小憩,在当下快节奏的日子里,偶尔停下来脚步,在路途的短短几个小时,得到片刻的舒缓,找回节奏,再次出发。
生活不应只有奔波与忙碌,也得享受和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