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5月1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今天,“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市主会场活动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开馆仪式在临平区举行,“星斗——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正式开展,集结18家参展单位的202组214件珍贵文物,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之旅。
观众在观看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人面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此次展览名称“星斗”源于苏秉琦先生“中国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的观点。在距今5800至3800年前的“古国时代”,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明如繁星般闪耀,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发展演进。展览分为“泥火幻化——陶器:大地与先民的交响”“天工玉礼——玉器:天人之间的对话”“光耀吉金——青铜器:王朝时代的号角”3个单元,将持续至8月15日。
陶器单元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各地彩陶、黑陶、白陶。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五鱼纹彩陶盆,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在“瓮棺葬”葬俗中承载着特殊意义。马家窑文化彩陶将史前彩陶文化推向顶峰,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内彩旋纹双耳彩陶盆,其满彩且通体绘有旋纹,蕴含着先民对宇宙和生命循环往复的思考。
距今5800年前到3800年前古国时代玉文化集中在玉器单元展示,红山文化玉器以玉箍形器、玉龙等为代表,是史前北方玉器中心,体现对神灵与祖先的崇拜。良渚文化玉器达到史前玉文化的巅峰。后石家河文化玉器融合多元因素。到了古国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石峁文化、齐家文化等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玉文化。
青铜器单元则展示了齐家文化、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的早期铜器,如柳叶形铜刀、铜锥、铜环等,虽器型简单,但为夏商青铜文明奠定基础。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造型独特,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此次展出的青铜人面具、青铜人头像、铜眼形器等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观众探索古蜀文明的奥秘。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玉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西安半坡博物馆藏的人面鱼纹陶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的重唇口尖底瓶(左),河南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藏的小口尖底陶瓶(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花卉纹彩陶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