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工会提供的学习机会。今后我们在项目管理、服务优化等场景也有帮手了。”近日,参加重庆市渝中区总工会举办的劳动领域社会组织骨干业务培训——AI工具实操培训后,重庆欧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刘庆华说道。
据悉,此次培训是渝中区总工会培育优秀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延长工会工作“手臂”,扩大工会“朋友圈”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渝中区总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质效,为职工打造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体验。
多方携手扩大“朋友圈”
“渝中区总工会指导学校建立工会,不仅让教职工更有归属感,还通过技能竞赛和行业交流,让学校在业内树立口碑。”刘庆华说。
渝中区总联合民政、人社部门开展社会组织摸排,针对重庆欧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规模小、核心人员集中的特点,进行“点对点”帮扶,为学校提供标准化建会流程模板。学校建立工会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
渝中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叶梅告诉记者,为全面提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区总构建“理论筑基—实践赋能—数字转型”三维培训体系。在师资建设方面,整合民政部门政策专家、社会组织评估导师及行业领军人物组建多元化师资库,通过“导师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定制化辅导。
此外,渝中区总积极为社会组织与企业的项目对接提供便利。今年2月,渝中区一家金融机构找到区总,表示公司将策划针对职工子女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关爱活动,希望工会能介绍合作方。区总工会成功推荐了一家公益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渝中区总携手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部门培育劳动领域优质社会组织10家,推进80余家社会组织建会。
组建专业化协作平台
培育服务职工的“伙伴”仅仅是第一步。渝中区总走访调研并收集、整理辖区社会组织的特点和需求,构建了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童梦护航三大社会组织发展联盟,还根据业务领域组建专业化协作平台,既为社会组织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通道,又形成服务职工的协同效应。
同时,渝中区总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举办论坛、沙龙等活动聚拢了21个了解工会工作、专业能力过硬的社会组织,组建“渝中‘工’益社”联盟,并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联手打造“锦渝社会组织‘工’享空间”,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服务力。
渝中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张涛莉介绍,渝中区工会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整合16家律所专业资源,吸纳优秀律师担任调解员及志愿法律顾问,构建起覆盖普法宣传、用工指导、争议调解的全链条维权服务体系,高效调处劳动纠纷9000余件;与15家社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打造涵盖素质提升、学历教育、家庭关爱等领域的多元化服务矩阵。
此外,渝中区总还联系引导开放大学、技能学校等24家社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出“楼宇职工学历提升”等系列“智汇职工成长计划”项目,为职工量身定制学历提升、技能精进等课程60余门。
为职工编织“幸福服务网”
目前,渝中区总正与社会组织紧密协作,共同为职工精心编织一张细致入微、温暖贴心的“幸福服务网”。
渝中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职工李琳告诉记者,她平时工作繁忙,压力特别大,后来报名参加了区总和培训机构组织的书法课,不仅学到书法技巧,还结识许多朋友,“每次上完课,我都感觉身心得到了放松。”
叶梅介绍,通过深化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工会服务覆盖面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渗透”,资源整合效率实现“几何级增长”,服务水平也有了质的突破。
据统计,几年来,渝中区工会“幸福学堂”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活动累计开设中西式面点烘焙、书法、八段锦、乒乓球等40余门课程,共500余节课,服务职工上万人次。“渝工小苗成长营”连续5年携手多家社会组织,服务职工子女1800余人。
上一篇:规范看病收费,让患者付费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