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卖了一套房折现给孩子做人工耳蜗手术。如今,人工耳蜗手术进入了医保。听障患者花几万元就可以植入人工耳蜗,减轻了经济负担。后来我们成立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登上了世界合唱比赛的舞台。”近日,在国家医保局举办的“医保部门助力科技创新”分享会上,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团长肖玲说。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透露,目前我国已发布2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新增价格项目达100余项,包括人工心脏、人工耳蜗、人工喉等,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大幅降低,同时通过医保基金战略购买支持医疗新技术的创新发展。
填补诊疗空白、满足患者需求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时收取费用的计价单元,也就是很多人熟知的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各省属地管理,地区间价格项目的数量、内涵、颗粒度差异较大,不仅医疗机构计费繁琐,群众也看不懂,且无法兼容新技术。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为支点,通过精准的政策设计,不断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使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
“在立项指南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新发展,聚焦填补诊疗空白、满足患者需求,新增一系列前瞻性价格项目,支持新技术、新项目进入临床应用。”蒋炳镇介绍。
人工心脏、质子放射、脑机接口……谈及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是如何被甄选出来的,蒋炳镇介绍了医保部门关注的几个维度:一是满足临床急需,例如人工心脏这一类救命救急的新技术是关注的重点;二是技术相对成熟,例如二尖瓣钳夹成形术能够代替原来的开胸手术,解决部分高危人群的治疗难题;三是促进增量发展,例如脑机接口价格立项,可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快速进入市场;四是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
不仅救命救急,还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慢性心衰患者1600万左右,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早期、中期的心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等手段治疗,但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心脏移植成为挽救生命的最后希望。
为更好地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国家医保局在心血管系统立项指南中统一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取出费和适配费等3个价格项目,分别解决手术植入、手术取出和术后调适等医疗服务计价收费问题,实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整体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70万元左右。4月1日,天津市医保局已率先对接制定政府指导价,其中,植入费13000元,取出费6500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与瓣膜外科中心主任贡鸣指出,目前,国产人工心脏救治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达90%,高于国际数据(85%),并发症情况优于国际相关水平。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不仅着眼于救命救急,还注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悉,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单套价格从平均21万元降至5万元,大大降低人工耳蜗治疗的经济门槛。国家医保局在耳鼻喉立项指南中配套设立人工耳蜗植入费、取出费、适配费等价格项目,同时将畸形耳蜗作为加收项,鼓励医疗机构为病情复杂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聆听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帮助患者通过科技重获新生
“在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的良好局面下,国家医保局将通过畅通收费渠道,助力满足临床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赋能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率先发力,形成以高质量创新为起点到合理收益回报再到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蒋炳镇表示。
据介绍,为助力肿瘤治疗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医保局在放射治疗类立项指南中统一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等价格项目。目前,上海、浙江、甘肃等地公立医院已提供相关放射治疗服务,并按新项目收费。
另外,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近年来,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猛,神经系统立项指南中统一新增脑机接口相关价格项目,分别是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3个价格项目。后续成熟的脑机接口产品获批进入临床使用以后,即可按照这个项目收费。
今年4月初,湖北省医保局已经对接落地制定立项指南,标志着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正式接通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姜晓兵研究发现,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因脑卒中导致的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为患者开启科技重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