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资源、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我国消费领域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消费政策扎实推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为央企助力提振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央企可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从收入分配到消费支出的全链条通路,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增强激励力度,拓展财富增值空间。加大央企技能人才激励,构建凸显“技能价值+创新贡献”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助力盘活资产资源。扶助中小企业发展,强化订单保障,助力中小企业稳业拓市。提升上市公司投资回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讲好传统产业“第二增长曲线”、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增长点”等央企故事,引导市场估值逻辑转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度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及频次。
放大新赛道就业效应,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培育先进制造就业空间,配合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领域基础研究等需要,增加科技研发部门见习岗位。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领域紧缺岗位,鼓励相关企业联合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培训。探索高质量“以工代赈”,支持相关企业在交通、水利、农业、生态保护、灾后重建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优先吸纳当地低收入群体就近务工。
多维突破场景创新,纵深推进业态融合。创新住房消费供给模式,定向挖潜公积金群体住房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建立中央企业保障房项目库。延伸汽车后市场服务链条,鼓励汽车企业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以租代购”方案,拓展汽车改装服务,布局建设房车驿站综合体。蓄势赋能低空经济,扩充中央企业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加快低空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运营服务、数据安全等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加快应用场景孵化。构建空天消费增长极,打造“航天+”新产业。推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航天技术商业转化,推广智慧农业、碳监测、灾害预警等场景应用。
加力筑基县域经济,科技赋能消费升级。深化央企定点帮扶,结合当地实际和企业优势,规划富民产业推进路径,推动消费帮扶从单一采购转向品牌共建、订单农业等长效合作机制。布局银发消费市场,发展居家老龄产业。扩大银发康养消费,整合中央企业存量土地、地产开发、医药医疗等资源,孵化“康养+”银发消费融合业态。创新“文旅+”跨界消费,发挥中央企业跨界优势,探索文旅与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创新融合。
深化央企协同联动,健全政策保障机制。释放央企聚合效应,鼓励央企资源互联互通,支持构建央企“名品方阵”。健全权益保障制度,带头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优化员工福利制度。完善资本协同机制,加大消费新业态投资,拓宽消费项目融资渠道,研究成立消费促进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