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2025年上海科技节今天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科学红毯秀”作为每年上海科技节启动的重磅环节,向来备受瞩目,这也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窗口。去年的元宇宙红毯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则在之前基础上进行升级,实现虚实互动,而且还有人形机器人首次踏上科学红毯,这也是上海科技节举办以来首次“上新”。
走上红毯,分子生物学家袁钧瑛和神经生物与生物物理学家蒲慕明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深情拥抱了年轻时的自己,影像由大模型生成。
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全球首个Pb级超大容量光盘存储器、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等都由上海牵头,这些重大成果的科学家代表也走上了AI红毯。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04研究所副所长孙玉祥说,“梦想”号是我们国家在深海领域新添的一个国家重器,参加上海科技节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一种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阮昊也兴奋地表示,希望上海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科技创新基地。
本届上海科技节,三款人形机器人首次登上了"科学红毯",现场AI场景中还有一个巨型机器人,通过动捕技术,与红毯上的机器人嘉宾进行了互动。现实场景中,傅利叶带来了一大一小两名机器人嘉宾,智元远征A2机器人则在红毯上表演起了"太极秀"。
今年的上海科技节也是一场全民共享的科技嘉年华,开幕式上一部名为“好问题开放麦”的舞台短剧引起广泛共鸣,从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讲述了由一个好问题引发的科学探索故事,比如为什么人蹲久了腿会麻?为什么沙漠白天热晚上冷?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自己织的网给黏住?诠释了在上海这座科创之城,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参与者的美好愿景。
在“好问题开放麦”的舞台上,各行各业的平凡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科学之问。本届科技节还举办“天问杯”展览,从十万个问题中遴选出500多个科学好问题,让“提出好问题”与“诞生新成果”双向奔赴,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就在半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强调,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今天开幕的上海科技节上,有不少细节,能透露出一些上海对于建设科创高地的“答题思路”。首次登上开幕红毯的人形机器人,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果展示,也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生动诠释;即将开启的新一轮“科学好问题”征集活动,则是通过广泛参与,厚植城市科学精神,为原始创新提供不竭源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打造科创高地的背后,既有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有哺育高水平策源的长远耐心。为此,上海将持续放大在人才、资金、产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锚定科创高地的目标,不断加速攀登。
看看新闻记者: 朱齐越,邢颖,林羡德,张俊,乔楚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周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