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彭朋
“今年1至4月,上海市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首店合计占比16%。”2025年5月16日,在“首发经济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通气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商贸行业管理处处长居新平透露以上数据。
作为全国“首发经济”核心承载地与最大的进口消费品口岸,上海正以制度创新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政策环境方面,在去年首发上海2.0版政策基础上,今年上海多部门联合出台了3.0版的支持政策,3.0版政策重点推出3项新举措和7项延续措施,其中两项新举措涉及首发进口新品通关“便利化”。
“此次推出的便利化措施以‘扩范围、分场景、强联动’为核心,针对性解决首发经济消费品进口‘快速+无损’的特殊需求。”上海海关商检处处长潘晓毅介绍说。
潘晓毅表示,首先,此次制度创新实现品类覆盖全域性突破。改变以往单一商品便利化模式,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服装、玩具、餐具、电子电器等全品类进口首发消费品,涵盖国际品牌全球首秀展品、高端品牌中国首店商品、限量版首发新品等多元形态。
同时,上海创新建立阶梯式便利化体系,实现进口检验环节“无损耗、无等待”的畅通体验——对于不进入流通领域的首展首秀展品、单批次 20 件以下的小批量新品,实施“合格保证、快速验放”;20 件以上批量进口的首发新品,可凭有资质有能力的实验室签发的检测报告实施快速验放,无需重复检测。
此外,上海还建立首发新品白名单联动机制,由商务主管部门推荐重点首发企业及新品清单,海关部门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潘晓毅认为,此次政策突破在于将便利化措施从单一商品扩展至 “展、秀、店、品”全场景,为国际品牌提供“引进来”的全周期服务,持续放大上海首发经济的集聚效应,打响“首发上海”的品牌,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
他透露,政策试点启动以来,已有14家跨国品牌中国总部20个消费品品牌申请纳入“白名单”,包括两万多款全球/区域首发新品,让中国消费者更多享受同步全球首发体验。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上海口岸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达 50余万批,占全国半壁江山;今年一季度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货值突破 50 亿元。“新便利化措施实施后,预计单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效率提升80%以上,进口餐具等长检测周期产品节省通关时间可达2周。”
通过“制度型开放”构建的便捷进口通道,上海正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将上海作为亚太地区首发首选地。
吉利猫(Jellycat)、菲时卡(Fiskars)就是率先参与政策试点的两家品牌。
“4月中旬,我们已完成了首批首发进口消费品的申报工作。截至目前,首批申报清单中的大部分商品已顺利抵达,清关手续高效顺畅。”吉利猫销售运作总监孔颖表示,首批申报清单中的大部分商品已顺利抵达。“中国是公司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每年约200款新品中,部分商品为中国首发或特定商品。”
孔颖表示,本次新政策的推出,不仅为Jellycat后续的新品上市提供了便捷,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设计研发成果的商业转化率,而且也为后续向英国总部申请中国首发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菲时卡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财务总监裘珺表示,目前,菲时卡正计划加大韦奇伍德(Wedgwood)和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两大品牌的新品引进力度。“我们的高端瓷器体积大、成本高,现在的无损检测技术无需破坏产品即可完成检测,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成本。”
裘珺认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竞争力。通过优化和简化的通关流程,货物能够更快地进入国内市场,更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